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文旅时评】破“壳”方能寻“真味”

2025-07-09 09:20:02 来源: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周涛

当下,一些文旅项目陷入同质化困局:仿古街千篇一律,民俗表演徒有其表,文创产品批量复制。速成的“文化快餐”虽能短暂满足猎奇心理,却如浮光掠影般难以触及游人灵魂。“短视”催生的“拆真建假”,让历史原本的“真”让位于快餐消费,导致复游者寥若晨星。

青岛“明月山海间”项目以《山海经》为魂,将神话元素融入夜经济,游客漫步街区即化身文化传承者;乌镇以“文化操作系统”破茧,西栅注入木心美术馆的艺术基因,乌村打造田园亲子课堂,更以戏剧节、互联网大会嫁接古今未来。再如,浉河区“非遗点亮计划”将非遗融入“浉河烟火”,让市民与非遗文化“零距离”;郝堂村“八大匠”艺术家驻村激活非遗新“火花”;各县区将空置农房改造为“品茶住山”的茶民宿群……这些实例验证了——真正的文旅应如钥匙,开启游客对深层文化体验的渴望,让旅行升华为心灵远征。

笔者认为,文旅的终极竞争力,不在青瓦白墙的仿古精度,而在文化基因能否在当代血脉中搏动。优秀文旅项目的核心在于文化底蕴与创新融合,将历史传说、非遗资源、古镇文化等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闭环”。若要破同质化之“壳”,寻“长红”之“真味”,需深挖文化根脉,让游客漫步打卡地即化身文化传承者;需激活沉浸体验,在建筑上融合传统形制与现代功能,在表演中注入真挚情感,让砖瓦店铺皆成“会讲故事”的载体;更需以互动性破局,通过主题场景、行为艺术装置及互动广场,打造“文化IP+沉浸体验”样本,让游客成为主角。总之,要让文旅项目传递历史的温度、搏动文化的血脉。


编辑:郑琦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信阳网络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