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兴起 下单前请擦亮眼睛理性消费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众多行业领域遭受冲击。然而,有一个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异军突起。疫情期间,不少人选择宅家刷短视频看直播打发时间,众多明星、网络红人通过直播推荐商品,观众“一键下单”。因为方便快捷,有互动效应,“直播带货”颇受欢迎。
中国消费者协会不久前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90后、00后等消费新生代对这一模式较为认可。从一周观看直播的时长调查结果来看,42.4%消费者观看直播时长为1-3个小时,24.9%消费者观看直播时长为4-6个小时。超半数消费者直播电商购物频率在每月一次及以上。
繁华景象背后乱象频发
主播直播带货,在给消费者带来丰富消费体验、促进商家产品销售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许多危害消费者购物安全的问题,如“虚假宣传”“兜售三无产品”“维权无门”等。夸大和虚假宣传,成了直播购物热背后的“深坑”,公开控诉不良商家、不良带货主播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消费者对直播电商行业现状不满意的关键词(中国消费者协会)
中消协《调查报告》显示,有37.3%的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但是仅有13.6%的消费者遇到问题后进行投诉,还有23.7%的消费者遇到问题并没有投诉。
行业如何规范?消费者如何维权?
无规矩不成方圆,治“乱”首要的问题就是立规。对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此前已释放出从严监管的明确信号。有关部门将及时修订《广告法》和《电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将直播带货纳入有法可依的监管范畴。多措并举,织牢织密监管网,加大对电商的审核力度,提升直播带货准入门槛,确保网购平台无法外之地。
专家指出,规范直播带货,重点是规范商品。对直播售卖的产品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避免“线下卖不出的线上卖”,通过加强日常监管、消费者投诉受理等,杜绝有安全隐患、假冒伪劣、质量不达标的商品进入直播清单。直播平台要提高准入标准,进一步完善内容审核机制,约束商家建立完备的售后机制。
消费者对直播电商行业发展建议(中国消费者协会)
擦亮眼睛,理性消费。消费者在收看主播直播抢购下单时,要有甄别和存证意识,不轻易迷信网红效应,应仔细弄清商品的来源、效能及宣传的优惠措施,及时保存相关的证据,可以截屏页面,或者保存直播视频、聊天记录。一旦商品出现问题,别忘了及时和店铺卖家沟通,协商售后处理办法。若无法解决,可以申请平台介入或寻求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的帮助,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综合新华社、光明日报、北京日报、中国消费者协会)

- 上一篇:强制下馆子?2.5天休息日?这波促消费你买账吗?
- 下一篇:公共消费为快递柜收费破题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