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宅”生活、“宅”办公、“宅”防控,那些因“网”而变的体验

2020-02-17 10:00:12 来源:新华网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新华社沈阳2月16日电(记者王炳坤 汪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网络,‘宅’在家里抗‘疫’会是什么体验?”刚在外卖平台“送菜上门”下了一单的沈阳市民金女士这样问丈夫。

  春节至今,金女士一家三口一直“宅”在家里。“也就能看电视,偶尔下楼扔垃圾,如果放在‘非典’时期,我可能忍受不了单调生活。”丈夫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国延迟复工,从居民小区封闭管理,到实名制乘公交、进菜场,我们仿佛进入一场超大规模的“宅”生活、“宅”办公的社会实验。但这对互联网应用,却是一场真实的检验和挑战。

  年初七,这是以往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然而大街上除了快递小哥,很少见到行人。家住沈阳市和平区的刘磊说,快递小哥解决了大问题,这些天他从购物到买菜,几乎全靠互联网。

  “宅”生活,微信代替了聚会,线上视频代替了报班学习,烹饪、“遛娃”、训练宠物应有尽有。同时,“宅”办公则让我们不出家门照样办事。

  2月9日上午,辽宁锦州一家银行网点成功打印出办事公司的营业执照。疫情防控期间,锦州市市场监管局实行企业登记“网上办、不见面”,创业者在家就能提申请,在就近的银行网点就能领营业执照。

  两周前,辽宁省人社厅向社会公布网上办事指南。疫情期间,参保单位登录手机APP,可办理参保登记、信息变更、申报缴费等业务。而经办机构通过电话、微信等沟通渠道,向申办者索取要件信息或告知承诺书,就能及时办理,要件信息等原件可延后通过邮寄方式提供。

  疫情当前,在“宅”防控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可能。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系统,为人们编织了一张张安全防护网。

  在沈阳,民政部门开发出重点人群排查管理平台,由居民报送和社区人员排查的数据及时上传到管理平台,可为决策者提供查询、统计比对,以及趋势分析等服务。平台还针对性地设计了行踪管理、预警管理等功能,隔离观察人员一旦出现发热情况,将立即启动报警功能,管理部门通过系统就能查找到发热者的家人、邻居。目前,平台已收录4万名重点人员的80余万条信息。

  不仅如此,当市民走出家门,也被一套看不见的防御系统保护。来到沈阳市的地铁、公交和沿街店铺,市民都需要拿出手机扫描一个小程序,经实名登记后才能进入。在沈阳市交通局等的指导下,由美团打车支持开发的公共场所顾客实名制登记系统一周前上线。

  美团打车相关技术负责人介绍,此举意味着市民每到一个公共场所都会“留痕”。后期一旦发现新冠肺炎病例,凭借这套系统就能回溯患者的公开活动轨迹,进而查找到密切接触者,让疫情防控更加“硬核”。

编辑:@王海涛 投稿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