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寻访抗战印迹 传承复兴力量】豫鄂边区抗战的前哨和桥头堡——寻访四望山抗战烽火印记

2025-07-23 10:11:51 来源: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迎春 /文 郝光 /图

在豫鄂两省交界的桐柏山、大别山之间,四望山静立如历史的见证者。登顶可眺四县山河,俯身能触青砖弹孔,这里镌刻着抗日战争时期中原大地的血火传奇。

盛夏时节,四望山满目苍翠。7月21日,在浉河区委党史与地方志研究室工作人员彭延斌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这片红色土地。沿着蜿蜒山路驱车前行,蝉鸣鸟叫打破山间宁静,山风裹挟草木清香拂面而来。

在四望山会议旧址、新四军五师师部旧址、李先念旧居等革命遗迹中,记者追寻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

四望1.jpg

四望山会议——

豫鄂边区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四望山祖师顶的山脚下,坐落着浉河港镇胡岗村龚家湾。远山如黛,青瓦土墙的房屋在苍松翠竹间更显肃穆。

“为抵御顽固派的军事进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豫鄂边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11月16日至19日,朱理治、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等在四望山龚家湾召集豫南、鄂东、鄂中党和军队负责人举行会议,史称‘四望山会议’。”彭延斌介绍,“会议决定建立统一的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领导原豫鄂边省委、鄂中区党委及鄂豫皖省委所属的鄂东地委等地区党的工作;同时,将上述三个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实现了豫南、鄂东、鄂中地区党和军队的集中统一领导。”

会上,朱理治和陈少敏传达了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刘少奇同志的指示。与会同志根据豫鄂边区敌后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实际需要,深入讨论了如何加强党对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领导,以及如何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猖狂进攻等问题。

四望2.jpg

会议期间,驻豫南的国民党第五战区第四游击纵队鲍刚部准备进攻四望山,当地顽固分子也加紧反共。1939年11月末,信阳三区区团副曹身修在婆婆寨杀害豫鄂边地委派的4名地方工作人员,制造了“婆婆寨惨案”。鉴于形势急剧恶化,朱理治、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等决定,将豫鄂边区敌后抗战指挥中心从豫南四望山转移到鄂中。

同年12月初,朱理治以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的身份在京山八字门主持召开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正式成立。郑位三任书记(因病未到职),陈少敏任副书记(代理书记),李先念任军事部部长,杨学诚任组织部部长,夏忠武任宣传部部长,陶铸任统战部部长,吴祖贻任民运部部长。

1940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和刘少奇等新四军首长电示,由朱理治、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等组成中共豫鄂挺进纵队委员会,朱理治任书记。随后,纵队党委在京山八字门对部队进行全面整编,正式建立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治委员,刘少卿任参谋长,任质斌任政治部主任。同年3月,朱理治奉命回延安,政治委员和纵队委员会书记职务均由任质斌代理。纵队下辖6个团队和3个游击总队,总兵力9000余人。

新四军五师师部旧址——

豫鄂边区抗战的指挥核心

离开龚家湾,记者来到新四军第五师师部旧址。高处的青砖黛瓦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醒目。沿台阶步入大院,左右两排房屋整齐排列,砖缝间生长的青草见证着革命精神的生命力。正前方的陈列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无声诉说着当年的烽火岁月。

四望3.jpg

“当年,李先念、陈少敏等同志曾在此办公,最前面那间便是李先念的办公室。”彭延斌指着右手边一排房屋介绍道,“这些房屋见证了一支抗日劲旅的成长壮大。新四军第五师的建立,标志着豫鄂边区抗战和部队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讲解员张龙补充道:“四望山抗日革命根据地是豫鄂边区抗战的前哨和桥头堡,在豫鄂边区抗战史上书写了光辉篇章。”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同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并将华中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转战于武汉外围敌后战场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奉命整编为新四军第五师。2月18日,中央军委任命新四军各师领导人,李先念任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刘少卿任师参谋长,任质斌任师政治部主任。

4月5日,新四军第五师组建完毕。李先念等在安陆县白兆山发出《率新四军第五师全体将领就职通电》,通电宣告:“职统率万众,誓在陈代军长、刘政治委员领导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为讨伐日寇、汉奸、亲日派而奋战到底,并亟望全国抗战党派、抗战将士、各界同胞与本师团结一起,为解放中华民族而共同奋斗到底。”

新四军第五师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旅,第一、第二游击纵队和区党委警卫团,全师总兵力1.5万余人。7月8日,中央军委根据李先念的建议,任命任质斌为五师代理政治委员。9月,以鄂东地方武装为基础,成立第三纵队。11月,成立特务旅,以增强第五师的机动力量。至此,新四军第五师辖4个旅、3个地方游击纵队。

新四军第五师的建成,给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以有力的回击,对武汉周围地区的日伪军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极大地鼓舞了豫鄂边区抗日军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保卫和发展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斗志。豫鄂边区的敌后游击战争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941年12月至1942年2月,新四军第五师先后向盘踞在汉阳地区侏儒山的伪定国军第一师汪步青部发动14次攻击,全歼伪定国军第一师5000余人,击溃伪定国军第二师1000余人,俘伪军950余人,击溃日军的数次增援,毙伤日军200余人。

彭延斌指着墙上的作战地图说:“侏儒山战斗,完全实现了新四军五师从西线包围武汉的战略意图,扩大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四望4.jpg

据了解,从1939年年初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的7年间,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共中央华中局(前为中原局)、新四军军部的领导下,豫鄂边区党政军民共同努力,创建、巩固、发展了新四军第五师和豫鄂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拥有5万余人的正规军和30余万人的民兵武装力量,先后抗击15万侵华日军和8万多伪军,对日伪军的主要战斗1260余次,共歼灭日伪军4.3万余人;对顽军的自卫作战878次,毙、伤、俘顽军和起义投诚的顽军共3.2万余人。

新四军第五师在抗日战争中,伤亡1.3 万余人,解放了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300多万人民,建立了8个专区和11个中心县、66个党政军组织齐全的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有力地从战略上配合了八路军、新四军兄弟部队在敌后的抗战,支援了国民党抗日部队正面战场的作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李先念旧居——

“三进三出”显担当

位于浉河港镇白庙村的李先念旧居,是一栋具有典型鄂东民间建筑风格的土砖瓦房,面朝大山,风景秀丽,引人注目。

四望5.jpg

李先念在此居住期间,日夜操劳,指挥作战,为创建和巩固四望山根据地倾注大量心血,深受军民爱戴与尊敬。

“参观时,我深受感动,能感受到李先念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情怀。”从广东赶来的游客吕万山感慨道,“革命先辈们以筚路蓝缕之志、浴血奋战之勇,为我们奠定了今日和平发展的基石。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我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向他们致敬!”

讲解员张广玉说:“李先念旧居现存3间房屋,建筑占地面积60平方米,为元末明初所建,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同志曾在此居住。”

旧居展厅围绕李先念在四望山地区的“三进三出”布展。

“三进三出”即1939年1月21日,李先念率部南下黄龙寺,传达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中原局关于大力发展抗日武装,积极发动中原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根据地的决定,介绍了不久前在竹沟结束的中共豫鄂边省委扩大会议的情况;1939年11月中旬,朱理治、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等在四望山龚家湾召开由豫南、鄂东、鄂中党和军队负责人参加的四望山会议;1945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豫鄂湘皖赣(原豫鄂)边区党委、政府、新四军五师领导机关由大悟山迁至四望山地区,以此为指挥中心,整编主力军,在桐柏山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反击国民党在豫南地区发起的新的内战。

张广玉说:“四望山是豫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作为以李先念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新四军第五师的发源地,留下了大量革命旧址,如不远处的李先念临时办公点老君洞,还有仙女潭脚下的无名烈士墓、新四军五师兵工厂等。”

离开李先念旧居,站在四望山之巅,山风拂面,远处的茶园郁郁葱葱,近处的红色地标广场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群众络绎不绝……

四望6.jpg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四望山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加大对革命遗址的修缮维护力度,让历史遗迹得以保存和传承。同时,积极发展红色文旅产业,以四望山为核心打造系列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感受红色文化魅力,弘扬大别山精神。

红色文化不仅是四望山的精神支柱,还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四望山周边村民依托红色旅游,发展起农家乐、民宿等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四望山的红色记忆将永远镌刻在中原大地,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



编辑:郑琦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信阳网络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