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晓论坛】“脚步声”先于“热线铃声”的治理启示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王凌云
“12345”热线是民声诉求的“晴雨表”,也是基层治理效能的“检测仪”。近期,淮滨县顺河街道下元社区从热线“高发”小区到“零投诉”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一个深刻启示:当干部的“脚步声”先于群众的“热线铃声”,治理效能便在民心所向处得到了最有力的印证。
下元社区的破题,始于选优配强网格力量。张小东(熟悉社区情况)、李意(善于调解矛盾)、韩彦佳(工作细致),这些因需配备的网格员不仅是社区“管理员”,更是扎根群众的“贴心人”。“三熟三清”(人熟、地熟、情况熟,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隐患矛盾清)的工作标准,以及“问题发现—闭环销号”的机制设计,让每日“巡格”从随意走访变为规范动作。“垃圾堆放1小时响应、安全隐患24小时处置”的承诺,切实保障了“小事不出格”,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社区末梢,为“未诉先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理念的革新。外墙瓷砖空鼓的细微隐患、独居老人的用药需求、路灯损坏的即时反馈,这些易被忽视的民生细节,在网格员的细致巡查、主动关心和信息化平台中被精准捕捉。治理不再是被动应付的“灭火”,而是充满温度的“守望”。群众从“有困难打热线”变成“有事就找网格员”,实现了满意度的大幅提升。
于民声中见民生。回应民声需要闻风而动的速度,更要未雨绸缪的智慧。下元社区善治的秘诀,在于把治理的触角伸到民声萌发之前,将服务的理念贯穿于治理的细枝末节,让民生的答卷从“被动应答”变成“主动抢答”。
民声,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次倾听、每一次回应、每一次解决之中。当前,在我市深入开展“开门教育”办实事之际,更应把民声作为工作的起点,让行动跑在诉求前,让“民有所呼”与“我有所应”同频共振,把民生的答卷写在群众的心坎上!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暨第96次常务会议召开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