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寻访抗战印迹 传承复兴力量】致1937年的太姑婆:搪瓷缸里的月光

2025-07-14 15:32:56 来源: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印记.png

致1937年的太姑婆:搪瓷缸里的月光

敬爱的太姑婆:

您好!

此刻我摩挲着您留下的搪瓷缸,缺口的搪瓷下裸露出88年前的铁胎,而缸底水痕正倒映着燕郊彻夜不熄的霓虹星河。

这只搪瓷缸是家族最沉重的传家宝。1937年秋,您在段甲岭救治29军伤员时,用它煮沸染血的绷带。弹孔贯穿的缸壁结着暗红药渍,您临终前用红漆在缺口处补了朵梅花,说那是“三河儿女心头的血痂开出的花”。而今每当我触碰这朵梅花,指尖便涌起潮白河水彻骨的寒——那年您为掩护伤员转移,永远沉眠在结冰的河床。

去年清明在灵山塔下寻访抗战遗址,守塔老人指给我看塔身第三层的弹痕。当无人机掠过塔尖拍摄全景时,忽然脑海里浮现神奇的一幕:弹孔阴影与远处燕达医院玻璃幕墙的反光精准重合,恍若当年射向敌人的子弹正洞穿时空,击碎今日的病痛阴霾。您用过的止血绷带残片在博物馆展柜里蜷曲如蝶,而窗外潮白河大桥外,正是城市最温柔的烟火。

太爷爷说您最爱三河的金丝小枣。1937年枣熟时节,日寇纵火焚烧洵河岸边的枣林,您冒死从火场抢出半筐焦枣分给伤员。去年我在老枣树遗址参加植树活动,当新苗根须触到土层里的炭末时,树坑突然涌出清泉。水利站叔叔说这是南水北调渗漏的甘霖——您当年没能送出的甜,如今正通过地下脉管滋养整座城市。

您绣着“精忠报国”的药箱背带,去年被学校当作创作素材改编成舞蹈《红绸·河》。当我们在潮白河湿地公园演出,绸缎掠过芦苇荡的刹那,惊飞的鹭鸟突然排列成阵。最神奇的是谢幕时晚霞如血,对岸通州环球影城的过山车轨道竟在暮色中幻化成您药箱的背带轮廓,霓虹灯恰在“精忠”二字位置迸出金芒。

今夏整理老宅,发现您没寄出的订婚书。泛黄的宣纸上写着:“待驱尽倭寇,与君共采段甲岭之霞。”而当我乘坐京唐城际高铁经过段甲岭,窗外晚霞如焚,时速350公里的车厢里,邻座一位教授在平板上浏览着“抗肿瘤靶向药突破”的新闻。我突然明白,您当年在战火中守护的生命火种,此刻正在更广阔的战场上传递。

太姑婆,您知道吗?去年三河档案馆数字化抗战档案,我在《民众支前登记册》第47页找到了您的名字。当指尖划过扫描仪下“李秀云 女 19岁 医护队”的娟秀字迹时,触摸屏突然浮现出水波纹,工作人员笑着说这是静电,可柜台上您用过的搪瓷缸里,半杯清水正微微震颤——像当年您为伤员擦拭额头时,颤抖的手捧着的月光。

历史老师带我们考证《三河县志》时发现:1937年潮白河冰层下埋着37具百姓遗体。今年河道清淤工程中,施工队捞出半块青石碑,刻着“宁”字残笔。当地文物局将它立在新建的和平广场中央,当儿童滑轮鞋碾过广场晨露,石缝里竟钻出星星点点的二月兰——恰似您白衫上散落的草药碎花。

伤口结成的梅花终绽放成万家灯火,沉入河底的月光必会托起新生的太阳。

当搪瓷缸盛满今宵月色,便是您跨越时空的团圆。太姑婆,这封信,是写给80多年前在潮白河畔浴血奋战的您,也是写给今日您用生命守护的、灯火璀璨的中国。作为您血脉相连的后人,亦是这段历史虔诚的读者,我以笔为旗,让这薄薄信笺承载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告诉1937年的您——当年您舍命守护的河山,硝烟散尽,国泰民安,终得所愿;告诉未来的岁月——这条浸染着热血与牺牲的“来时路”,我们必将铭记于心,代代相传,永不偏移。

您血脉相连的后人:李雨伦

2025年7月7日

(李雨伦,14岁,河北省三河市第八中学九年级十二班)


编辑:郑琦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信阳网络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