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数字赋能 擎画农网终端智慧新貌

2025-04-25 10:20:12 来源:信阳新闻网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当“油盐酱醋”小店遇上数字浪潮,乡村振兴有了更具象的注脚。为持续提升农网终端发展活力,近年来,义乌市烟草专卖局围绕“数据+服务+智享”三维度持续推动农网终端提质升级。

数据穿针引线,打造“共富驿站”

“以前进货全凭经验,现在这机器能自动分析销售趋势,连附近‘十里八乡’村民的消费喜好都能算准。这机器可比‘老把式’还会算账!” 零售店主王慧林指着屏幕上的“终端画像”笑道。

图为农网终端改造后的收银区一角

让数据渗透农网终端的“毛细血管”,变“数字鸿沟”为“数字红利”。义乌烟草秉持“一村一终端,一店一特色”的理念,以“村社小脑”为数字基座,推进双屏机、电子价签等数字装备的应用普及,用数据“绣花针”串起农网终端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针对全市“十大美丽乡村精品线”,锁定智慧终端建设盲区,实施“补网强链”专项行动,稳步推进农网终端组团化、示范化建设。

义乌烟草创新“农旅融合”改造模式,挖掘古村落旅游、产业村直播等特色,通过设置特色农产品展示台等方式,已建成36家多业融合、多域融合、多功能融合的农网特色终端。以“补网强链”工程破局,推动农网终端向乡土文化展台、农旅“山货驿站”等多元场景蝶变,助力农网终端向“数据当掌柜,屏幕做柜台”的 “掌上营商”模式转型,以数智基因重组乡村商业生态。

服务破壁下沉,构建“生态联盟”

晨曦微露,位于义乌倍磊老街的青石板路上已传来开市声。诗琳食品商行的店主周海芳早早已将山茶油、土蜂蜜等村民寄卖的山货摆上“助农专柜”。

这家古村落的老店自今年改造后焕发新颜:左侧快递驿站包裹如小山般码放整齐,右侧金融服务台的智能终端闪烁着数字光芒。赶早市的李婶边取快递边选购土特产:“现在不出村就能寄件取款,这店比城里的超市还贴心!”

图为香溢志愿者携手农网客户通过直播间介绍农旅文创产品

农网建设唯有扎根乡土肌理,方能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一直以来,义乌烟草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大局,通过多维施策,加强企企、银企、社企、村企“红色互动”,深挖“农旅+产品”IP,持续优化农网终端服务模式。

聚焦农网终端经营难题和需求,义乌烟草积极拓展助农增收等帮扶举措,推进“数字结对”云上服务工程,打通“山货出山、网货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因地制宜推进服务农村“生态、生产、生活”的农网智慧终端打造,着力为群众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服务。“因时、因地、因品”推进农网终端向便民惠民的社区化运营转型,实现“小中心”服务“大民生”。

经营模式优化,点亮“智赋课堂”

聚焦提升农网终端“看数、懂数、用数”能力,义乌烟草组织农网客户到示范终端现场观摩学习,举办“一对一”数字课堂等形式,着力推动农网终端 “整店经营、商品陈列、消费感知”维度提档升级。

佛堂镇的龙哥超市便是数字赋能经营的受益者,通过“一店一策”指导,小店不仅配置了“智能双屏机+手持终端+电子标签”等数字工具,整店经营面貌焕然一新,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增长了20%。店主王龙权激动地说:“小店装上‘会思考’的香溢通,能及时捕捉方圆十里的消费密码;现在小店顾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了!”

图为义乌烟草工作人员指导农网客户使用“香溢”手持终端

提高终端智慧化服务能级,是畅通终端成长通道的关键。一直以来,义乌烟草针对不同终端需求实际,通过“数字赋能、工具升级、经营指导”等维度,不断夯实终端新质生产力基础。聚焦终端需求,构建“终端小助手”数字工具,开发“数字字典+数智通关”课程矩阵,通过创新“情景+演练”等沉浸式课堂,深入开展“小班制”培训,解锁数字化经营、会员制管理、融媒推广等新技能,培育数字新农人,为农村零售户全面赋能。

图为义乌烟草工作人员开展农网“银发族”客户数字应用培训

“从‘经验摸索’到‘智慧作战’,现在不是我们追着数据跑,而是数据推着我们和零售户共同成长。”在终端建设现场会上,义乌烟草客户经理楼伟建的工作感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通过数字赋能,2025年全市已建成融合“共富驿站+特色专柜+数智入店”等服务功能的终端零售综合体100余家,串起“快递进村、网货下乡、山货出山”的便民链,让乡村振兴的图景在烟火气中徐徐展开。(陈兵来)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文章投诉邮箱:291 3236@qq.com

标签: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