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发光”的人——60岁的老电工李洪明

2025-04-25 10:14:13 来源:信阳新闻网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清晨六点的光尚未擦亮厂房屋顶,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卷包一车间已灯火通明。

“李师傅,这么早就给机器‘诊脉’啊?”

“老伙计又闹脾性了,得哄着它干活呢!”李洪明用蹭着机油的手背推了推眼镜,深蓝工装紧贴着微驼的脊梁,在Protos-2C机组旁站成一座灯塔。顶灯将他的身影投在金属鼓轮上,与流水般掠过的条合光影交织。

这个画面,在卷包车间定格了整整38年。

李洪明查看设备参数

1987年,21岁的李洪明揣着“学好技术走遍天下”的念头扎根车间。在他耳中,这些轰隆作响的机器从来不是冷硬的铁疙瘩,倒像是会闹情绪的老伙计。总见他背着鼓囊囊的电工包巡行机台,侧耳倾听电机是否“咳嗽”,掌心试探轴承是否“发烧”。但凡设备“犯倔”,操作工们此起彼伏“快请李师傅”的声音便穿透车间轰鸣。

三十八年光影,将他的双眸淬成车间最犀利的探照灯。从老式苏制机组到全自动流水线,都逃不过那双既温柔又灼热的眼睛,总能在警报拉响前“照”出隐患。他还说设备像初生的婴孩,得用目光里的暖意慢慢养,得悉心呵护,经他照料的设备,线路排得比姑娘的麻花辫还讲究,用他的话说:“机器是活的,你拿心换心,它才肯掏心窝子干活。”

整齐的电柜

这束“行走的检修光”最骄傲的成就,是让年轻的眼睛也亮起来。他带徒弟自有一套章法,既要有“响鼓也需重锤敲”的严厉,更讲究“三分点拨七分悟”的火候。徒弟们围着他取经时,常听见他敲打:“伺候机器得顺着脾气捋,但该下猛药时别哆嗦。”每次设备犯病,在他眼里都是授艺的良机。他总让徒弟举着手电筒排查,自己则站在光晕外沿,适时投去一束指引。待徒弟卡壳了,才挽起袖子示范,粗糙的指节划过电路图,总能激起一片“原来如此!”的惊叹,让年轻的眼睛里再次盛满敬意的星芒。

在光亮的角落,他抽屉深处,工具箱最底层压着本泛黄的笔记簿,纸页卷边处泛着油光,泛黄的纸页间布满了歪歪扭扭的电路图、密密麻麻的字迹以及一个个的指痕。问起坚守半辈子的缘由,他摩挲着起毛的封皮,喉咙里淌出沙哑的调子:“咱们工人有力量……”这声哼唱裹着机油气息,在车间的钢铁森林里盘旋不散。

李洪明排除故障

暮色漫进车间时,AGV小车曳着蓝光从李洪明身畔滑过,试电笔的荧光与导航灯交相辉映。“您这手艺,会不会有天被机器人顶替啊?”面对徒弟的打趣,他将卷尺缓缓收回口袋:“机器要聪明,人得更有心。”

墙角的工具箱锁舌轻响,三十八载光阴在锁孔里转了无数个轮回。流水线永动的光影中,这个在电路图里闪闪发光的人,用布满茧纹的掌心焐热了金属的冷硬,用灼灼的目光温润了齿轮间的缝隙——那些经年累月的光,正沿着电路板的银线蜿蜒,流淌进徒弟握着智能平板的掌心,在数据流里续写新的光年。(杨松然)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文章投诉邮箱:291 3236@qq.com

标签: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