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三伏天,别让情绪跟着“中暑”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向炜
入伏以来,多地持续高温,热浪袭人。不少群众反映,自身情绪易烦躁不安,小事易怒,夜间辗转难眠,白天则精神不振。这很可能是俗称“情绪中暑”的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在产生影响。
高温天气为何易引发情绪波动?研究表明,高温高湿的环境会影响人体下丘脑等调节情绪的区域功能。如同电子设备过热会影响性能,人体大脑在持续高温环境下,其信息处理与情绪调控能力也可能受到影响。加之睡眠质量下降、食欲减退等因素叠加,易导致个体情绪稳定性下降。
应对“情绪中暑”,可采取以下简便易行的方法:
饮食调节。适量增加苦瓜、苦菊等苦味食物的摄入,此类食物被认为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同时,需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避免口渴时再饮水,外出时携带水杯较为稳妥。高温期间,建议减少油腻烧烤、麻辣火锅等易加重身体燥热的食物。
身心调适。若出现入睡困难,可尝试“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缓慢呼气8秒,重复数次有助于平复心绪。睡前用温水泡脚、远离电子屏幕、聆听舒缓音乐等习惯,均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中医辅助。中医专家建议,可选用荷叶、淡竹叶、桑叶等泡水代茶饮,或按摩手部合谷穴。这些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性较高,坚持使用可起到辅助调节作用。
三伏酷暑,不仅是对身体耐力的考验,亦是对心理调适能力的磨砺。调节情绪,关键在于日常饮食起居的自我管理。古人所言“心静自然凉”,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在炎炎夏日,保持平和心态,科学安排生活,注重身心健康,方能安然度夏,彰显新时代人民群众积极乐观、从容应对的精神风貌。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投资1600万!外资家具产业落户信阳经开区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