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毛尖村古法炒茶独具特色

2016-04-21 14:06:16 来源: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烘焙新茶

 顺着南湾湖环湖路过了马家畈大桥再走约一公里半左右,就是浉河港镇马家畈毛尖村徐强的手工炒茶坊。坊间的主人徐强此刻正在逐一调配炒茶工人有条不紊地炒制新茶。

见到记者的头一句话,徐强说:“你们想看真正的手工炒制毛尖,算是找对了人。这里方圆几十公里的茶农现在基本上都是采用机器炒茶了,像我这样一直坚持手工炒茶的几乎是很难找到了。”

在徐强的炒茶坊里,记者看到,一个工人正在一口烧得通红的大锅前不断挥舞着茶把子(竹制扫帚)翻炒锅里的鲜叶。“这就是炒茶的第一道工序——杀青。”炒茶工人说:“看起来很简单吧,但看似容易做着就难了,里面必须掌握住技巧,两只手不能离得太近,也不能离得太远,翻茶时要用手腕的力量猛地一抖,但也不能抖过分,抖得太猛就把茶翻到锅外边去了。”

在房间的另一侧,两个工人坐在锅边熟练地用手揉甩着快成品的茶叶,还有一个工人正在做着最后的工序:翻捡成品茶中的茶梗和炒茶过程中掉入的细竹梗。

谈及自家毛尖的产地,徐强告诉记者,他这里的茶叶都来源于南湾湖上游自己承包的海拔900米以上的原始生态茶园。“这些茶树,均为古茶树,不施肥,不打药,是从未改良的最原始树种,茶芽因光照昼夜温差原因,生长周期长,芽叶质厚,芽尖肥壮。”

“我们采摘的嫩芽鲜叶采用民间传统工艺古法精心炒制,古法制茶工序最重要的就是杀青。杀青就是把刚采摘下来的鲜芽叶放在用木柴大火加热的特制铁锅里来回不停地翻动揉炒15分钟到20分钟。别看这动作很简单,但是技术含量要求非常高,投多了炒不熟,投少了茶叶容易糊。杀过青的茶叶之后要放进另外的铁锅内,用手一遍遍抓起来,先揉捻,再用力扔起来,这个过程就叫捋条。捋条时身板要挺直,手眼要并用,双手要绝对配合到位。杀青里面的六道工序都要把握好才能炒制出最古老最原始的茶香来,万一有哪一点失误一锅茶就炒毁了。我这里请的炒茶师傅,每月包吃住,工资在一万两千元左右,炒茶师傅每天最多炒茶也不过十六七斤。现在信阳茶产区的茶农基本上都是采用的机器制茶,一台机器售价不到一万元,一天就可加工上百斤成品茶,而且机器炒制出来的茶叶长短粗细均匀,外形和颜色都比手工茶好看有卖相,但机器炒茶唯独缺乏的就是信阳毛尖茶的原始茶香和味道。手工炒制的茶费时费力粗细不均无卖相,但没有草青气,毛尖口感香高味醇,原汁原味。为了要保留民间古法制茶工艺不被失传,我会永久地坚持炒下去。”徐强如是说。

“那些湖北、四川收过来的茶叶都是用机器炒制出来的,很容易冒充我们这的信阳毛尖茶,但是采用这种传统的工艺来炒制新茶,那些外地茶就不可能在信阳毛尖主产区有这么大市场了。因为鲜叶不好运输,基本上可以完全杜绝假冒的信阳毛尖茶了。”徐强最后告诉我们。(记者 孟磊 文/图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