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服务暖“银龄” 反诈护“夕阳”

2025-04-30 13:51:39 来源: 信阳新闻网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为有效提升老年客户群体服务质量,传递企业温度,近日,滨州市惠民县烟草专卖局坚持靠前服务,采取多种便利化、人性化、适老化等举措,满足老年客户群体的服务需求,助推“让客户更满意,我们在行动”主题活动落到实处。

服务适老化,解忧零距离

图为志愿者帮助老年商户直播带货

“小高,我的许可证快到期了,店里就我一个人,没有时间去办理延续,你说这可咋办啊?” 4月17日一大早,刘元新便焦急的给惠民县局稽查中队长高克强打来电话。

刘元新是惠民县麻店镇源鑫副食店的店主,已经是72岁的高龄了,由于距离县区较远,且交通不便,眼看着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快要到期,刘大伯因此焦虑不安,于是主动联系了辖区的稽查中队长高克强。

“大伯,您先别急,我们马上过去!”高克强说。

惠民县辖12个镇、3个街道,像刘大伯这样的“银龄”商户还有很多,为解决老年群体出行难问题,惠民县局对“银龄”弱势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和青年志愿者对他们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进行入门入户、跟踪回访,制作问题清单台账,制定专属解决方案。

针对行政许可事项,惠民县局开通了上门服务“绿色通道”,由专卖人员组成志愿服务小队,专门上门为老年商户整理资料、办理证件,从咨询、填表、提交材料到领取证件,全程帮办,无一遗漏。同时,依托全国统一专卖监管平台许可证大数据预警,以短信、电话等方式向老年商户推送许可证到期等预警信息,提醒他们及时办理相关业务,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努力成为老年群体最贴心的“守护人”。

今年以来,惠民县局持续增强服务意识,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便民服务举措,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们紧盯老年弱势群体,提供上门受理、上门核查、上门送证等贴心服务,切实将便民服务理念贯穿于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新办、延续工作中。

反诈护银龄,筑牢安全网

图为志愿者向老年人宣传防诈骗知识

“小马啊,我早上接了一个电话,说让我免费领冰箱,还给我发了个链接,你帮我看看可信吗?”近日,稽查员马东在惠民县辛店镇走访市场时,双喜副食店的店主黄喜梅急切地问道。

听了黄喜梅的话,马东立刻警觉起来。他仔细查看短信链接后,接着说:“奶奶,您可千万别轻易相信这种电话,现在很多电信诈骗都是这种套路。要是有人给您发链接或者让您透露个人信息、转账之类的,一定不能照做,保护好自己的财产是最重要的。”

“我也是怕上当,就赶紧问问你,之前你每次跟我讲的,我都记得呢。”黄喜梅一边说一边删掉链接。

近年来,各类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进行的诈骗现象层出不穷,且手段多变、骗局逼真,为了有效提升老年群体的反诈意识,惠民县局建立长效化关怀机制,组织青年员工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定期进行线上线下走访沟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银龄”族反诈知识宣传活动,例如帮助老年人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为老年人定制防诈要点手册等,切实维护群众财产安全,筑牢财产安全“防护墙”。

活动中,志愿者们化身“防诈宣传小卫士”,通过在法制广场设立宣传摊位,摆放各类精心制作的反诈宣传资料,向广大群众宣讲常见的诈骗类型,如网络购物诈骗、兼职刷单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等,并配以生动的漫画,直观地展示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段。

为进一步加大“防诈骗”宣传力度,惠民县局的志愿者们积极创新宣传方式,重点针对“银发族”的文化水平和理解方式,为他们创新了案例解析、现场答疑、编防诈骗顺口溜等多种讲解形式。志愿者们以唠家常的方式向老年人们普及目前诈骗的各类形式、防范重点,通过现场演示骗子惯用的“调包”伎俩和电诈链接、APP等,提醒广大群众勿信“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警惕陌生电话、二维码、网址链接和APP,远离网络兼职、刷单等电诈陷阱,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惠民县局时刻牢记“把客户放在心上”的服务理念,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充分考虑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将柜台服务延伸到老年群体的身边,将温暖和服务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间。

下一步,该局将以银龄关爱行动为载体,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探索为老服务的新路径、新方法,不断提高“银龄”群体的幸福指数。(陶甜)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文章投诉邮箱:291 3236@qq.com

标签: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