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喜欢的那些民间菜肴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原文标题:乾隆的宫廷菜生活(上)
乾隆是有清一代最著名的皇帝之一,执政时间长且活动范围广,一生热衷于各种文化活动,在大江南北到处题字留诗,晚年更自称“十全老人”,在正史野史上留下了不少浓墨重彩的段子。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说其“六下江南”的举动实在有些劳民伤财,却也无意中在中华饮食文化史上留下了的一笔巨大遗产——乾隆皇帝的巡游直接促进了中国南北菜系的大融合,也为满汉全席的形成作了最后的铺垫和准备。
甚至可以说,清代宫廷菜系,往远了说也是中国古代宫廷菜系,最后正是在乾隆时期定型的。
回溯历史,专供帝王御用的所谓宫廷菜,从周代就开始成体系了。据史书记载:当时宫廷菜的主要菜式包括龙肝、凤髓、豹胎等所谓的“八珍”。而周文王特别喜欢吃的一道菜叫做“菖蒲翥”,其做法现在已然无从考据了。
但根据现在可查的一些零星的史料,我们还是能够知道历代帝王的一些特殊饮食爱好的。比如,晋武帝喜欢吃乳羹,宋明帝喜欢吃鱼胰,也就是鱼的内脏。此外南朝的宋明帝还喜欢吃肉酱,且非常贪吃,以致身材肥胖如猪。
而唐代的宫廷菜则以“烧尾宴”为代表,典型的菜点有:小天酥、凤凰胎、鸭饼、生进馄饨等。此外,唐代宫廷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极其诗意,其菜式的名字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文化层次和境界。烧尾宴中的菜品如缠花云梦肉、遍地锦装鳖、五生盘等,莫不典雅华丽,吃起来想必也会油然生出一种“锦心绣口”之感,这大概与唐代绚烂的诗歌成就直接相关吧。
宋代宫廷最流行的是莲花肉,这名字听起来就像宋词一样优美写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与宋朝对峙的北方游牧民族王朝流行的菜肴也很具地方特色。
辽代的帝王出身草原,饮食上也有非常浓重的草原风味,当时朝野上下最受欢迎的菜有:草原黄鼠、獾蛇羹等。而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帝王们大多爱食野骆驼蹄、天鹅蛋、鹈鹕肉等,显然更崇尚野味和肉食。
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中国的宫廷菜系达到了顶峰。到了乾隆时期,其制作手法、菜式丰富程度都开始大融合,并最终基本定型。
可以说,此后的民国乃至现当代中国菜的大体面貌,包括烹饪的方式方法,到现在都没有能跳出清代确定下来的菜系范畴。其中的大部分菜肴,都能在袁枚所著的《随园食单》中看到。
清代宫廷菜的特色主要有三种,第一就是山东菜。原来,北京本地菜是没有太多特色的,自从明代永乐大帝迁都北京后,本地菜才开始大规模融合山东菜的特点,并成为北京菜的主要底色。
第二就是满洲原有的饮食特点。清朝建立后,满族的游牧生活习性被带入关内,起先,宫廷饮食还是以满族喜好的牛羊肉、鸟类等为主。后来,随着汉族文化的影响力渐渐扩大,宫廷御厨又对这些特色食材进行改良,将满蒙回汉各族饮食融合并形成新的特色,创造出了很多佳肴美味,如今天被公认为为北京美食代表的涮羊肉。
第三个特色是苏杭菜为主的南方菜式。这主要得益于乾隆多次下江南。他每到一个地方,当地官员都会举行盛大的接待宴会,每遇到好的菜式,乾隆也会吩咐人记录下来,甚至直接把厨师带走,纳入御膳房任用。
比如,非常受乾隆重用的御厨张东光,原来就是苏州织造府的官厨。话说一次巡幸苏州时,张东光做了一道冬笋炒鸡,乾隆吃后感觉异常鲜香,不由连连赞叹,立即下令擢升张东光,作为御厨随身听用。以后,乾隆每次出巡都会将张东光带在身边,不但让他学习各地美食的做法,并要求其做好记录和整理工作,随时编制新菜谱。
实际上,在乾隆下江南之前,清代宫廷菜是比较单调的,还是以北方民族特色为主,尤其是东北特产的山鸡、野兔、獐子、麂子、鹿、狍子等。
你可能想象不到,清代初期,在冬至或者新年等隆重的节日,皇族吃的一道最丰盛的菜竟然是白水猪肉!吃法很简单,将猪肉煮熟了再切成肉片,没有任何配菜也不加蘸料,的确够豪放。
然而,这也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清代宫廷菜在乾隆下江南之前,还没有融合南北菜式,宫廷菜的菜式仍以满族风味为主,十分单调,烹饪方法也比较原始。
其实,只要用心,看似简单的白水猪肉也可以做成一道令人食指大动的美食。作为一个猪肉爱好者,我也会时不时地煮些白肉吃。我的“秘法”就是:用香菜末、糖、适量花椒末、姜蒜末,外加白开水做成蘸碟,将肥瘦均匀的肉片煮熟边蘸边吃,滋味天然清香,口感非常好。
(北京南新仓天下盐餐厅)
我的这种吃法与现今一道非常流行的家常菜——蒜泥白肉很相似,只不过蒜泥白肉还是要求以瘦肉为主,以蒜泥作为主要调料。
自乾隆朝以后,清代的宫廷菜开始变得越发考究起来,在鱼类中出现了鲥鱼、比目鱼、鲞(干鱼)等,蔬菜中开始出现荠菜、莼菜、台菜、蕹菜(空心菜)等,均被列入宫廷“十珍”。
老实说,这些食材现在看是太普通了点,但在当时,由于北方并不出产,再加上从南到北运输困难,所以显得非常珍贵。
受近些年铺天盖地的清宫戏影响,很多人潜意识里都会认为乾隆皇所吃的御膳肯定奢侈非常。然而,查查史书,实际情况却叫人大跌眼镜:这位乾隆爷的日常饮食根本算不上奢侈,甚至也不那么讲究,要论起来,在清朝历代统治者中,饮食、起居规矩真正奢侈繁复的当属乾隆皇帝的曾孙媳——慈禧太后。
乾隆亲自拟定的饮食标准是:平时正餐在10道菜以内。只有逢着元旦、除夕,或者万寿节(即皇帝的生日)这样大的庆典活动时,御膳才会加到99道菜。
一般而言,皇帝的早餐都是比较简单的。根据清代档案资料记载,皇帝每天早上寅时(早4点~6点)起床读书,大约快到卯时(早6点~8点)的时候,开始进早点。早点通常是糖炮燕窝,即冰糖燕窝用大火炮制一下。
然后,皇帝稍微休息下,随即乘坐銮舆到太和殿上早朝。早朝后,大约在申时(早8点~10点)开始用早餐。
为了研究清代宫廷菜,我着实翻阅了不少史料。下边来看看乾隆十九年(1754年)十月十四日的一份早餐记录,内容颇堪玩味:
主菜:
肥鸡锅烧鸭子云片豆腐一个(这种做法基本上是乱炖);
燕窝火腿鸭丝一品;
清汤希尔古一品;
拈丝锅烧鸡一品;
肥鸡火熏白菜一品;
三鲜丸子一品;
鹿筋狍肉一品;
清蒸鸡子糊格尔心拈肉一个;
膳传炊鸡一个(这是皇帝特别点的)。
一些小吃包括:
竹节卷小馒头一品;
孙梨额芬白糕一品;
蜂糖一品;
珐琅葵花盒小吃一品;
南小菜一品;
炭腌菜一品;
酱黄瓜一品;
酥油茄子一品;
随送粳米膳一品;
野鸡汤一品。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菜肴的命名上基本上都是罗列食材,而且满语、汉语混用,食材相对单调,以鸡鸭为主反复做成各种菜式。不过,这些菜品后来也被列入了满汉全席。
(二毛新作)

- 上一篇:用一顿手工披萨来治愈你的心情吧
- 下一篇:走向全国的人间仙味——南湾鱼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