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晓论坛】让失能老人活得有尊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向炜
“社区里有21户困难老人需要上门服务,我们坚持每周两次上门服务,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信阳厚德心理机构负责人叶子的这句话,反映出4000万中国失能老人的生存困境。在平桥区新建社区,志愿者们弯腰为卧床老人擦洗身体,这项看似简单的服务,对失能老人来说,却是雪中送炭。
很多失能老人因为行动不便,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甚至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信阳的做法很实际——不是简单给钱或送物资,而是提供“上门服务”,让老人感受到“即使身体不行了,生活依然可以体面”。
比如,给老人家里装防滑地板、床边扶手等适老化改造让他们生活更安全,智能监测紧急呼叫设备让他们不再害怕突发状况,志愿者每周两次定期探访和包含助浴、理发、陪聊等12项内容的服务让他们感觉不再孤单。这些细节,比单纯的经济补助更有温度。
这套组合拳有效破解了照护负担难题,构建起“居家+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已完成207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累计提供上门服务16万次,年底前将覆盖7500名困难失能老人,兑现“失能不失爱”的承诺。
当前服务仍有改进空间,可在三方面优化升级:扩大受益面,从特困家庭逐步延伸至中低收入的普通家庭群体,建立分层补贴机制;充实人才库,加强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发展“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提升精准度,建立需求评估系统,动态匹配服务内容与老人实际需求,避免服务流于形式。
养老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粮”,而是要让老人活得有尊严。我市出台《信阳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的实践已经证明,只要用心,失能老人也能过上有温度的生活。下一步,可持续完善,让养老服务从有到优,真正成为惠民暖心工程。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文明新风伴我行】拓展视野 推介成果 2025年信阳市文明实践项目现场展示交流活动举行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