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科学抗旱保丰收 再生稻浪涌金波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8月11日,在商城县李集乡斗岭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再生稻田里,金色的稻浪在阳光下闪耀,3台大型收割机往来穿梭,谷粒入仓的簌簌声与机械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丰收乐章。
“我们合作社8月3日就开镰收割了,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比去年提前了整整10天!”该合作社负责人何建强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介绍道,“抗旱的努力没有白费,头季再生稻亩产达到1300多斤。”
何建强是90后新农人,也是商城县特聘农技员。他创建的合作社今年种植了1000余亩再生稻。面对7月以来的持续高温天气,他带领合作社成员采取了一系列抗旱保收措施:架设七级提水泵站,将远处河道的水逐级引至田间;科学喷施增产套餐;利用短时降雨间隙,组织社员检修塘堰储水。“头季稻收割完成后,就要立即为再生季稻备足‘保苗水’,并重施促芽肥。”何建强补充道。
这样的忙碌景象,在李集乡的再生稻田里随处可见。自2016年推广再生稻种植以来,该乡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模式,已培育出10余户种植面积超千亩的种植大户,建成李集村、何楼村等8个万亩示范基地,形成了从育秧、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条。
近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测产组在商城县进行现场实测,再生稻折合干谷亩产达1308.3斤。这丰收的背后,凝聚着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抗旱保收的辛勤付出。
之前,在再生稻、中稻等作物生长的关键期,丰集镇、上石桥镇等部分乡镇出现局部旱情。面对旱情,商城县迅速行动,统筹调度,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协同作战。鲇鱼山中干渠于7月8日率先开闸灌溉,西干渠、东干渠紧随其后,铁佛寺灌区于7月16日同步放水,累计为稻田供水超3320万立方米;县财政及时推出抗旱打井奖补政策,重点解决渠系末端“望天田”的灌溉难题;39口检修一新的机井遍布田间,为1.15万亩受旱稻田送去了“及时水”。
为精准施策,该县还组建了4支抗旱技术服务组,12名农技员分包各乡镇,通过微信群及时推送墒情预警信息,并深入田间地头,上门指导肥水管理,将科学的“抗旱经”送到农户手中。
“以前种田靠天吃饭,现在技术员经常来指导,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商城县双椿铺镇积极组织6名农技人员分片区深入抗旱一线,查苗情、看长势、解旱情、传技术,这让种植400多亩再生稻的农户江庆前吃下了“定心丸”。
目前,商城县各乡镇再生稻陆续进入收割期,预计8月20日前可完成头季收割。在金色稻谷颗粒归仓的同时,农户们正抓住降雨时机蓄水保墒,在田埂边检修提水泵站;农技员们也忙碌在田间地头,指导更新再生季稻的管理方案,为“一种两收”的再生稻持续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洪晓燕)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文明新风伴我行】避暑有“凉”方 成长伴书香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