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息县彭店乡王庄村:村支书舍家塘救千亩田

2025-07-29 10:33:47 来源: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凯

入夏以来,豫南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旱情严峻。7月26日中午,息县彭店乡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吴霞的父亲匆匆回家,带来消息:“村里的人想抽咱鱼塘的水浇地。”母亲闻声一顿,喃喃道:“这7000元的鱼苗才刚下塘啊……” 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话音未落,吴霞已抓起电动车钥匙:“爸,走。去鱼塘,抽水。”母亲还想说什么,吴霞语气坚定:“鱼死了就当咱们捐了,村民的事大。”

到了鱼塘边,几位年长的村民拉着吴霞的手说:“妮儿,俺们想用鱼塘的水救救玉米,电费俺们几家平摊,你看行不?”看着乡亲们期盼的眼神,吴霞当即拍板:“不用分摊!你们尽管抽。抽干了,咱还有大井能重新养。鱼死了算我的,没事!”乡亲们连声道谢。随着7台水泵轰鸣启动,鱼塘的水汩汩流向干渴的玉米地。

“我心里始终有个根,家乡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只要乡亲们有需要,只要我能力够,我都愿意尽力帮把手。无论是项目支持还是日常便利,能做的我都不推辞。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和这片土地和乡亲们一起往前走,实现共同致富,这就是我的初心。”吴霞对记者说。

记者手记

善治有密码

李浩

塘水干,人心暖。吴霞舍家救田的抉择,藏着基层治理的深层密码。

这密码,是民本的情怀。一句“抽”,毫不犹豫;一声“鱼死了算我的”,斩钉截铁。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灶火先热乡亲锅”的本能。治理的根基在人心,人心靠真情凝聚。当干部的心里装着群众,群众的心里自然装着集体。

这密码,是利他的智慧。放水救急是担当,而化危机为转机更见智慧。以一方鱼塘的损失,换来千亩农田的生机;以个人利益的退让,赢得集体信任的增值。治理的巧劲在于此,小切口让渡,换来大局面盘活。鱼塘见底,人心蓄满;玉米挺腰,民力勃发。

这密码,润物无声。没有高调宣示,只有默默行动。高水平治理无需轰轰烈烈,贵在点滴浸润。干部弯下腰,民心自然齐;公心摆得正,治理方通畅。吴霞用行动告诉我们,善治不是口号里的蓝图,而是泥泞中的脚印。

高水平治理,我们需要这样的大智慧。“两高四争先”的宏图下,要求干部把身子扎进田埂,将民心当作标尺。吴霞的鱼塘恰恰说明,治理的考场不在办公室,而在群众紧锁的眉头间;治理的答案不在文件堆,而在焦渴的青苗上。

以“高水平”透视“高质量”,重在民情所系,贵在民生所念。今年以来,我市气候呈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日照偏多”特点,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容易出现旱情。要加强旱情、墒情监测研判,充分发挥机电井、河库和坑塘堰坝等水利设施作用,精准调度水源保障灌溉,尽最大可能减少旱情带来的影响。

善治有密码。这密码很简单:真为民者,民必跟之;心同此心,力必聚之。


编辑:郑琦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信阳网络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