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一个科员和他六万六千元的个人扶贫款(图)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孙领国正在查看扶贫资料
演播室:六万六千元,对一个机构、对一个企业、对江湾村来讲都不算太多,而对服役十五年退伍军人孙领国而言,也不算太少,拿这些钱可以在回地方工作时,改善一下住房,添置一些生活用品,陪着相守多年的亲人出去旅游,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孙领国也都想过,但是最终他从七万多的退伍安置费中拿出六万六千元,捐给了光山县孙铁铺镇江湾村做扶贫款用,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为的就是对地方扶贫事业的支持和信任。
自打接过孙领国的六万六千元的扶贫款,江湾村村支书江世学一直都在忙活,这几日村里在招聘制衣厂员工,看到贫困户报名不是很多,他决定上门一个个的谈一谈。
“支书,我也想上俺那制衣厂去报名上班,我的年纪大,不晓得他是要是不要,再个说我眼睛达不到,不晓得你能在里面活动一下不,让我去上班可以不?”
“这个可以,今天我们来的目的就是,对前期报了名的贫困户进一步的做下核实,以后呢,我们专门还搞培训,他们是记件算工资,像你这52岁年龄不算大,培训开班了以后就通知你去参加学习。”
苏金瑞家原本生活还过得去,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挣钱,但是这几年家里人接连生病,他们老两口有慢性病,大儿媳妇,得了胰腺炎,这两年光看病变卖家产东拼西凑就花了三十多万,现在家里七口人基本上都在为看病奔波,尽管江世学亲口答应了她,可苏金瑞还是有些忧虑。
“我报了名,反正支书答应不答应,赶明到时我也去,我去能干我就干,不能干我也不能添麻烦是不是,哎!”
像苏金瑞这样的贫困家庭,江湾村目前还有21户93人。本来之前村里是准备搞种养殖脱贫的,但是在孙领国把他的陆万陆仟块钱送来以后,江世学就更加的谨慎和重视了,又组织村两委再三讨论,最后决定搞制衣厂,村委认为订单有渠道,见效更快,贫困户上班时间灵活,计件算钱,随时可以回家照顾家庭或外出看病,是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一个好办法。
“开始孙领国同志就坐在这个地方,把钱给我以后,我有两点感受,第一点他只是一名科员,他也有很多需要用钱的地方,考虑到他家庭的因素,第二个,我们想靠自身的努力,解决自己的贫困人口和贫困户,接到钱以后,感觉到责任重大,就是说把他的陆万陆仟块钱必须用在刀刃上,我们开了四次班子会,所以成立了一个成衣加工厂,让我们村尽快的脱贫。”
其实,孙领国也不是什么大人物、有钱人,就是市人社局创业贷款科的一名普通科员。他自幼在山东农村长大,妻子也是山东农村人,目前仍在山东做小生意照顾家庭老小。16岁那年孙领国到大兴安岭森林武警当兵,一干就是15年,在一眼能看到俄罗斯边境的地方,除了战友孙领国接触最多的就是牧民,05年在他刚转士官的时候,工资仅有四五百元,那时部队上下都在学雷锋精神,孙领国拿出自己攒下的8000元积蓄,支助了锡林廓勒盟锡武旗的两名贫困学生和一个养老院。
孙领国说:“当时我喜欢看报纸,兄弟部队有人支持贫困生,我当时想天天从小就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怎么学雷锋呢?我也学学雷锋,人家可以学我就不可以学吗,人家做我就不可以去做吗?我也去做了,是在别人的感召之下我才去做的。”
倔强而善良的孙领国2014年7月转业来到信阳,手里攥着7万多的安家费,除了日常生活花去一点,这六万六千块钱一直存在卡上,因为平时喜欢上网看报,自己又是扶贫联络员,知道扶贫是现阶段党和国家的头等政治任务,因此他对扶贫工作是特别的关心和关注,最后他想把这笔暂时不用的钱捐给贫困地区。
“我跟爱人商量,如果我们拿着去旅游了,花了就花了,没有啥意识,我们本身就是农村出来的,看到农村还有很多贫困人口,买个拖拉机机械啊,我们这个几万块钱啊,说大不大,能解决一下他们的一时之急,都能解决一个家庭或两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因为老百姓挣钱真的很难,确实难。(我爱人说)我们从小就是农村长大的,要把扶贫工作当做自家的事,把贫困户当做你的父母兄弟姐妹,这个话对我震动比较大。”
钱捐出去,捐到哪里?孙领国知道国家提出革命老区得首先脱贫,他又从网上看到光山是国家著名革命老区,并且孙铁铺乡江湾村支书江世学又是全国优秀复转军人,受到时任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今年4月3号,孙领国来到江湾村进行考察,走了一圈找了几个村民聊天之后,他决定把这笔钱用在江湾村的扶贫工作中。
“当时一看还有几个小洋楼,这个地方不是贫困,正好早晨有个老大爷,他拿着铁锹,下地干活,他说我叫江世铎,你不知道土坯房很多,务工人员很多,就把老人孩子扔家里了,一个房子多少钱,十来万,去村办养老院去看了一下。在村部,看到他们村支书江世学,江书记(当时)忙着登记低保对象,经过跟他交流,感觉这个人非常务实,非常真诚,完了就把这个钱交给他了。”“他当场就收下了吗?”“他说这个钱交到我手里不行,我不能收,我们联系贫困户,交给贫困户手里,或者我们班子成员商量一下怎么办,叫村会计来,打收条,正式的办理了入账手续。”
和孙领国看到的一样,江湾村富裕是不假,从2013年开始江湾村抢抓农村改革综合实验区的红利,新办集体工厂和劳动力转移,大规模发展种养殖业、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等产业,全村有80%的人口都住进了两层一院的小洋楼。但是贫困至始至终都存在,只是贫困人口从当初的268人下降到现在21户93人,也可以说剩余的这些贫困户是贫困户里面的“老大难”,这也是考验老支书江世学的一个课题。
“现在初步呢我们进了34台机器,先培训,以计件,村里去拉订单,我们计划全村办制衣厂。一定要解决现有的贫困人口,让贫困人口增收。(夏收)大忙过后准备开班,对留守的妇女,贫困人口进行培训。”
编者手记:目前这件事在媒体的广泛关注当中,孙领国的个人扶贫款到底效果发挥的怎样,本栏目仍将继续关注。但是孙领国作为一个普通职工,从农村来到城市,从部队来到地方,一路走来,留下了善良和爱心的痕迹。他的行为离不开他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离不开他在部队的经历和教育,离不开他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同时笔者也相信,在精准扶贫的大潮中,在消除贫困,建成小康的目标前,孙领国绝对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奉献个人微薄之力的普通人。(作者: 洪伟 刘猛)
【责任编辑:寨军】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