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老人走失80小时后获救,其儿子心怀感恩,毅然决定——加入救援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长喜
一次疏忽,一场焦灼的搜寻,一个在雨夜泥水中微弱喘息的生命,最终谱写出一曲由多方共同奏响的生命赞歌——
近日,市中心城区76岁的黄奶奶在走失80多个小时后,被信阳蓝天救援队成功找到并送医治疗。其儿子王先生在经历这场煎熬后,毅然决定加入救援队,将这份社会大爱传递下去。
黄奶奶家住工区街,患有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尚能与人交流。为防止出现意外,儿子王先生特意为她配备了定位器。11月3日上午,老人出门散步,王先生依据定位顺利将其接回。然而,意外发生在回家之后——王先生为母亲换脏裤子时,将装在裤兜里的定位器一同留在了脏裤子中。稍不留神,老人于上午10时16分再次独自离家,自此失去踪迹。
发现母亲不见后,王先生立即四处寻找,但直至下午依然未果。他随后前往派出所求助,但监控未能发现有效线索。
11月4日,王先生通过朋友圈、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布寻人启事,并在一名邻居提供线索后,联系上信阳蓝天救援队。副队长何健军迅速响应,经多方排查,终于在监控中发现关键踪迹:老人于11月3日夜间出现在浉河区南湾街道松树坦社区。此时,她已连续行走了十多个小时。
时间就是生命。11月6日,天空开始下雨,气温下降,救援工作变得愈发紧迫。何健军判断,必须在下雨当天找到老人,“一旦衣物淋湿导致失温,会有生命危险。”尽管警犬搜救未果,热成像无人机救援队也无法到场,但是在何健军的号召下,派出所民警、王先生的亲友以及信阳蓝天救援队的志愿者毫不犹豫地冒雨展开了新一轮拉网式搜索。
凭借丰富的救援经验,何健军将搜索重点圈定在浉河区游河镇乔庙村附近。救援人员携带喇叭、手电筒,不放过任何一处水源地、废弃房屋和偏僻小路,因为他们深知,饥渴和寒冷会驱使老人走向这些地方。
转机出现在11月6日傍晚将近6时。一位村民确认,当日下午曾见过黄奶奶,她找他要过水喝。这一线索极大地鼓舞了搜寻队伍。半小时后,在一处泥泞的水坑里,手电筒的光束终于照见了已浑身湿透、失去行动能力的黄奶奶。万幸的是,她意识尚存。
“找到了,在这里!”何健军的呼喊打破了这个雨夜的焦灼。队员们迅速为老人遮挡雨水,队长喻忠强则用瓶盖盛水,小心翼翼地喂她喝水,防止其因急促饮水发生意外。很快,王先生和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老人被紧急送医。
经治疗后,黄奶奶身体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这场生死营救,让王先生深切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力量。
“许许多多心怀善念的人,让我在寒冷的雨夜感受到了温暖。”在找到母亲后,王先生做出一个充满感恩的决定,“我已联系何队,将志愿加入信阳蓝天救援队,将这份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信阳优质粮油产品亮相成都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