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我与红二十五军的故事|何氏祠与红二十五军长征

2019-10-23 09:36:39 来源: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祝 辉

何家冲位于河南省罗山县铁铺镇,是一条长约4公里的山沟。这里三面环山,群山叠翠,清澈的九龙河由东向西蜿蜒流淌,形成一个冲积平地。早在几百年前,何姓族人就在此繁衍生息,何家冲也因而得名。

何家冲之所以声名远播,源于85年前那次史无前例的伟大远征。当年,在大别山的美丽金秋时节,红二十五军从何家冲的一次历史性出发,使这个普通的小山村从此成为一个光辉的地标。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遗址主要由何氏祠、红军医院、银杏树三个部分构成。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前,军部设在何氏祠。何氏祠系明初建筑,占地400平方米,共有房屋16间,分一进屋二进屋和东西厢房,为青砖布瓦房,风格清雅古朴。1996年11月,何氏祠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纪念,徐向前、程子华、郭述申、刘震等领导人为纪念碑亲笔题词。2004年,何氏祠改建为红二十五军纪念馆,纪念馆依照原军部设置,一进屋为警卫室,二进屋为参谋处,东西厢房为政治部和会议室,分别存放有红二十五军将士使用过的枪支、办公用品和生活用品,力争还原历史原貌。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集结标志古银杏树位于何氏祠旁,树高30米、胸围4.2米、冠幅15米,虽历经800多年的风雨沧桑,却依然根深叶茂,果实累累,充满着蓬勃生机。当年,红二十五军2980多名指战员正是集结在这棵古银杏树下,开始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这棵古银杏树由此成为红二十五军出发长征的见证和标志。

在距离大银杏树不足百米的地方,是红二十五军的医院旧址,这是一座建于明末清初的宅院,共有86间房屋。由于房间多,加上干净整洁,红二十五军在何家冲休整期间,就改成了红军医院,不仅治疗伤病员,还为当地百姓看病。

从何氏祠到银杏树,从红军井到红军医院,何家冲留下了红二十五军将士深深的足迹。同时,也见证了红二十五军这支英雄部队植根于人民的优秀品格。1996年11月,何家冲和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红二十五军医院旧址、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集结地标志银杏树等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0年,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被中宣部、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百个重点红色旅游经典基地之一;201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五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与鄂东北道委汇合后,连夜在光山县花山寨召开了省委第14次常委会议。会议传达了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决定率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为发展红军和创建新根据地而斗争。并决定留一部分武装再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省委决定由中央派来的程子华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原军长徐海东改任副军长,吴焕先仍为政治委员。同时,补选程子华为省委常委。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留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领导红二十八军坚持斗争。为迅速实行战略转移,省委决定率红二十五军转移到罗山县的何家冲一带进行休整。

红二十五军在何家冲休整期间,省委在何氏祠召开会议,具体讨论了红军转移路线和转移后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安排问题。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转移发展新苏区,以鄂豫边界桐柏山区和豫西伏牛山区为初步目标。部队进行整编,撤销师一级建制,军直机关有:司令部、政治部、经理部、军医院、交通队、手枪团等单位。下辖:二二三团、二二四团、二二五团,将七十四、七十五两师番号撤销。留在皖西的部队由高敬亭指挥。整编后,红二十五军全军2980余人。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扩大政治影响,部队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军长程子华为司令,副军长徐海东为副司令,讨论通过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

与此同时,红二十五军在何家冲进行了转移前的准备工作。向全军指战员提出两个动员口号:一是“打远游击”;二是“创建新苏区”。要求各部队实行轻装,减少不必要的辎重挑担,每人准备3天的干粮、两双军鞋,并就地安置了不能随军行动的伤病员。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何家冲出发西进。17日,红二十五军在罗山县朱堂店以南击退敌人的阻击,当晚在信阳城南东双河和柳林之间越过平汉铁路,迈出战略转移的第一步。此后,红二十五军历时10个月,转战万余里,并在长征途中成功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同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的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长征部队。

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省委领导下,在极其险恶、极端困难的形势下,独立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长达两年时间,大量歼灭了敌人正规部队和地方武装,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有力配合了全国革命武装斗争,使革命的红旗始终在大别山高高飘扬,为后来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三年游击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四支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中,红二十五军又率先到达陕北,巩固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胜利安置在西北作出了重大贡献。

长征虽已过去80多年,但是,作为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瑰宝,长征精神必将鼓舞一代代大别山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断斩关夺隘,克难攻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马上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