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加拿大提交安乐死法案 申请者需获公费医疗资格

2016-04-15 22:03:54 来源:央广网(北京)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央广网北京4月1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加拿大联邦政府近日向国会提交允许医助死亡,即俗称的“安乐死”法案。法案允许加拿大生命垂危的患者可申请医生协助,结束自己的生命。不过,加拿大政府也提出了诸多的限定条件。新的法案将等待国会投票审议通过后生效。

就在两个月前,英国广播公司刚刚播出了一部关于死亡的纪录片《安乐死,Simon的选择》, 57岁的英国人Simon患有运动神经元病,决定去瑞士选择安乐死结束生命。纪录片罕见地播出了Simon死去的全过程,轰动整个英国。

上午9点37分,护士开始向他询问,名字、生日、是否自愿结束生命。Simon一一点头确认。最后护士说,如果你开始输液,你就会死亡。Simon点头,播了一段此前录制的对妻子的话。然后拨动输液管,镜头就此关闭。

而不同国家之间对安乐死立法的不同态度,也由此引发关注。时隔一年后,加拿大联邦政府近日终于将安乐死法案提交国会审议,“枫叶之国”在安乐死合法化上向前迈了一大步。

中国之声加拿大观察员胡声桥介绍称,加拿大关于安乐死的新法律原定于今年2月起实施。但因为新法尚未成型,加拿大联邦最高法院不久前决定:给联邦政府延长4个月制定安乐死新法律的时间。同时准许任何人在此期间,申请医生协助死亡。目前,魁北克省已有一名患者在医生的协助下死亡,成为加拿大安乐死合法后的首宗案例。虽然加拿大联邦最高法院去年2月份裁定医生协助死亡为合法,但有关安乐死的争论并没有停息。安乐死问题不仅困扰着加拿大司法界和宗教界,也在民间引起了广泛讨论。

加拿大联邦政府称,安乐死是一个非常困难和深邃的个人问题,保护那些极度脆弱的人进行选择和拥有自由,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限定条件:患者必须年满18岁且精神正常,必须罹患至少一种绝症且无法治愈。此外,可以预见患者的生命已濒临终点,疾病带来了难以忍受的身心痛苦,且无法得到缓解。

其中,对于“18岁以上”这一年龄要求,北大医学人文研究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岳曾提出过异议:以前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比如,中国也是很典型的,把一个自然人的行为能力简单地划分为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三档。一般来说,18岁以上是完全行为能力,10岁以下就是无行为能力,期间的是限制行为能力。但这种机械化的简单划分实际是不科学的。这种行为能力的确认意味着剥夺了当事人意思表示的权利。举个例子,17岁和18岁到底有多大区别,这是很难清晰界定的。

对于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关系,比利时曾在2014年底宣布,取消年龄限制,给予有辨别能力的重症儿童同样享受“安乐死”的权利,从而成为全球首个对“安乐死合法”年龄不设限的国家。

此次加拿大法案还规定,安乐死的申请者必须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如果无法提出书面申请,可指定年满18岁且理解医助死亡的他人代为申请,并由另一位独立见证人见证,申请还要交由两位医生或者护士评估。其中,代为申请安乐死的案例,当事人有15天的考虑时间,如果改变初衷,随时都能撤回申请。年龄、身体、自愿、见证人、评估、可撤回。。。。。。一系列附加的“限定条件”能否使安乐死的执行免于伦理、法律及人权等争议?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伦理学研究主任翟晓梅认为,一定要满足这样一些“必要充分条件”。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病人有明确意愿,一定是不可医治的疾病,而且病人已经到临终,忍受着不可忍受的痛苦,作为医生出于对病人最佳利益的考虑,帮助病人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帮助他安详地、没有痛苦地、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个阶段。这样的方式是可以得到允许的。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规定,安乐死的申请者必须是在加拿大获得公费医疗资格的人。加拿大政府官员解释称,这个规定是为了排除来自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以旅游为名来加拿大寻求医生帮助进行所谓的“旅游自杀”。这也就是说,英国人Simon如果想寻求安乐死,在加拿大将无法实现。

(原标题:加拿大提交“安乐死”法案 申请者必须获得公费医疗资格)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