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把脉问诊”到田间 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初夏时节,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总工会联合县烟草专卖局、国网松溪县供电公司、县气象局等部门,组织现代农业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6位队员走进旧县乡游墩村,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助力乡村振兴活动,通过“技术指导+设施保障+气象服务”的多维帮扶模式,为烟农送上科技种烟“组合套餐”,解锁烟叶生产“科技赋能”“绿色低碳”“烟稻融合”的发展密码,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大农业生产,为乡村振兴注入“劳模力量”。
科技赋能,“慧种烟”引领产业升级
在绿意盎然的烟田里,劳模服务队员现场开设“田间课堂”,通过一对一、面对面“靶向式”送技术解难题服务,指导烟农使用一部手机体验“慧”种烟的便利。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县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吴长洪介绍通过推广“种采烤分一体化”模式,育苗大棚“一棚多用”促进了生产技术、基础设施、农业设备的互利共享,衔接种植时间差等有效提升了育苗设施利用率,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图为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张佳华摄
县气象局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消雹作业等气象科技服务开展科普,指导烟农下载“知天气”APP,为农户解读气象数据代表的含义、查看卫星云图的动态变化获知当地的天气情况、利用象服务平台科学安排农事活动,让手机变身“新农具”,全面提升烟农气象科学素养和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以气象科技之“伞”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图为开展气象科普活动。张佳华摄
劳模服务队员提出“做好农机农艺融合”“开展专业化飞防”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提质增效建议,帮助烟农解决烟叶种植技术需求方面的问题,引导烟农从“会种烟”到“慧种烟”转变。烟农施义松感慨地说道:“我种了30多年的烟叶,过去的种烟经验变成现在的数据模型,用工大的生产环节可以在手机上下单,联系专业化服务队来帮忙,种烟从‘凭感觉’转向‘靠科技’,种烟越来越省心省力了”。
绿色低碳,擦亮“生态环保”底色
在“生态防护三招”全面推进烟叶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服务队员指导烟农沿田埂布设100个斜纹夜蛾诱捕器形成“生物防线”,插设黄板实施物理诱杀,投放烟蚜茧蜂实现“以虫治虫”,构建“天罗地网”式的生物防治体系,进一步保护烟区的生态环境。“用蚜茧蜂防治蚜虫,既省钱又安全。”“现在用上生物防治技术后,农药用得少了,生产成本降低了”,说起烟叶绿色防控措施带来的变化,在场的烟农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在擦亮烟叶烘烤的“绿色生态”方面,劳模服务队员对密集烤房进行用电安全“体检”,仔细排查线路是否存在老化、破损等隐患,确保在烟叶烘烤时的用电安全,助力推动烟叶烘烤减碳排放。烟农胡百强目睹了用电安全“体检”的整个过程后说:“自2022年我用上了生物质燃料烤房后,较传统燃煤每烤节省费用500多元;今天又帮助我排查了烤房用电安全隐患,解决了我在烟叶烘烤时用电安全的后顾之忧,给服务队员一个大大的赞”!
图为对烤房用电设备进行“体检”。张佳华摄
烟稻融合,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活动现场,服务队员结合日常深处烟叶生产一线的优势,将当地生态优势转化为推动烟稻融合发展资源优势:夏季采收“金叶子”后,秋季轮作优质水稻,二者养分互补、虫害互防、品质互促,有效避免了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因被过度消耗而出现退化的现象。在这“翠绿金黄”交替的变化之间,年亩产值提升800元以上,按照游墩村18户烟农,种植烟叶面积510亩来测算,可带动当地烟农年均增收2.3万元,实现烟叶和水稻“双优双稳”,真正实现“一块田挣两份钱”。
图为开展烟稻融合技术培训。张佳华摄
“我这几年‘烟稻轮作’面积稳定在60亩以上,通过轮作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耕地利用率,还增加了家庭收入”,烟农程章明满脸笑容的说道。而在一旁的育苗户邵龙富则接过话题,他告诉我们:“听了劳模服务队员的闲置育苗棚的综合利用介绍后,我也打算马上着手安排,在不与烟草等茄科作物相冲突的前提下,引进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育种,提高育苗棚的综合效益”。
松溪县将以“劳模工匠助企行”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动为载体,健全“劳模工匠送技术下乡”长效机制,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与重点产烟村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将先进农业技术与理念带到农村,以“小技术”撬动“大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让“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振兴画卷在松溪大地徐徐铺展。(张佳华)

标签:
- 上一篇:书房怎么设计最实用?看看维意定制的爆款方案
- 下一篇:没有了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