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骨干到行业先锋:沈刚的数字化蝶变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信息科的沈刚,如同一块经烈火淬炼的精钢,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中坚力量。这位“云南省技术能手”的成长故事,藏在无数个挑灯夜战的钻研时刻,写满了攻坚克难的坚韧与智慧。
扎根基层:以技术深度破解生产难题
2016年,沈刚从吉林大学研究生毕业,怀揣着对技术的热忱,一头扎进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卷包车间,从最基础的车间操作工干起。在这里,他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收生产一线的知识,每一次设备调试、每一次故障排查,都是他学习的课堂。
2020年,沈刚到信息科担任数字孪生应用管理员,迎接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彼时,行业调控、二维码系统建设与就地技术改造等多重任务压在肩头。
图:沈刚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查看生产情况
生产线上,二维码系统关联率低,废品率居高不下,设备布局调整给原本就紧张的生产任务带来新的考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沈刚开启了“拼命三郎”模式。
白天,他扎根车间,拿着笔记本记录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数据,与操作工反复沟通,了解问题的根源。夜晚,他在办公室查阅大量资料,研究国内外先进案例,向行业专家请教。那段时间,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技术书籍和写满笔记的草稿纸,电脑里存着无数个方案的修改版本。
经过多次思考与尝试,沈刚创新性提出“试点改造+全厂推广”模式。他带领团队,针对二维码盒条件手工操作台展开设计。为了确保方案可行,他参与了每一次实验,反复调试参数。有一次,为了验证一个关键数据,他连续在车间待了16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他主导设计的方案终于成功落地。不仅解决了工厂的燃眉之急,还成为云南省内各厂推广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行业锻炼:从工厂到全国的标准化推广
2024年,经云南中烟推荐,沈刚赴国家烟草专卖局信息中心交流锻炼。在国家局,他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基层经验,牵头起草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端侧环境与设备连接推广实施方案》,统筹协调全国75家卷烟工厂完成设备连接标准化工作。作为技术培训负责人,他带领讲师团队走遍17家工业公司,开展19场技术培训,培养了250余人的专业技术队伍。
图:沈刚在烟草行业网信培训班上作主题汇报
沈刚的创新精神,在主导编制《应用资产发布、订阅和共享技术规范》时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时,烟草行业数字化进程中,各企业的数字化资产分散、标准不一,犹如散落在各处的珍珠,难以串联成璀璨的项链,无法实现高效共享与协同,极大限制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推进。
面对这一困境,沈刚深知,要打破僵局,唯有创新。在调研的这个过程中,他敏锐地察觉到,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必须建立一套全新的、标准化的技术规范。
经过团队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应用资产发布、订阅和共享技术规范》终于问世。这一成果,也成为他参与编写《烟草行业多级数据传输规范》《卷烟智能工厂建设导则》等行业标准的重要基石,为烟草行业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指引。
图:沈刚在南京卷烟厂向国家烟草专卖局信息中心总工程师汇报工作
沈刚深知,数字化建设是一门常学常新的课题。他采用“数业融合、以考代学、以赛促练”的学习机制,不断提升自己。最终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6篇,专利8篇;连续两次在全国轻工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在云南省职业技能竞赛中总成绩第二,并荣获"云南省技术能手"称号,获得国家局QC一等奖、红塔集团科技进步特等奖;他还是第一批进入云南中烟科技创新托举人才和云南中烟信息化专业人才库的青年骨干。同时,他还将个人学习转化为组织能力,作为企业讲师,为企业累计培训学员800余人。
“数字化转型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持续优化、不断创新的过程。”从工厂的基层技术员到国家局重点项目的骨干,如今的他,又将在国家局学习的先进经验带回云南,努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向更深层次发展。(杨雨林)

标签:
- 上一篇:携手企知道科创空间,上谱分析迈向发展新高度
- 下一篇:没有了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