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之外育匠心,项目对接促就业”东营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育人创新案例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一、案例基本情况
面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状,我校依托匠美东职工作室、广告设计协会两大第二课堂平台,融入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构建 “学生作品 - 商品 - 产品”一体化育人模式。通过整合校企资源,以实践项目为载体,打破课堂教学局限,致力于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创新思维与职业素养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二、组织实施
(一)搭建第二课堂组织架构
1.申报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艺术设计专业团队深入研究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政策,结合专业特色与企业需求,与晴朗家居(山东)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联合申报项目并成功获批。项目围绕人才培养、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就业服务等方向展开,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与分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匠美东职工作室
匠美东职工作室与大葱广告设计公司、晴朗家居(山东)有限公司以及艺铛家非遗文化传承推广中心合作,按照企业项目运作模式,设置项目经理、设计师、文案策划等岗位。学生通过竞聘上岗,在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的双重指导下,参与项目的全流程运作,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到落地执行,全方位提升专业能力。同时,将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中的实习实训任务融入工作室日常运营,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实践机会。
3.广告设计协会
设立创意策划部、设计执行部、外联宣传部等部门,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学生自主管理。协会每月制定活动计划,涵盖设计讲座、技能培训、创意大赛等内容,邀请行业专家、优秀校友进校分享经验,营造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
(二)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
1.以赛促学,激发创新活力
广告设计协会联合校内外资源,举办 “校园创意设计大赛”“品牌形象设计挑战赛” 等赛事。比赛选题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如为本地特色农产品设计包装、为新兴品牌策划推广方案等。学生在备赛过程中,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锻炼了创意构思、设计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引入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中的企业命题赛事,让学生直面企业真实需求。
2.项目实战,积累职业经验
匠美东职工作室承接了大量真实商业项目,例如为孙子文化园做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学生全程深度参与。企业导师按照行业标准对学生作品进行严格审核和指导,学生在反复修改和完善中,熟悉了商业项目的运作流程,掌握了客户沟通技巧,提升了设计方案的落地能力。借助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工作室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更多具有行业前瞻性的项目,拓宽学生实践领域。
(三)强化校企深度合作
1.共建课程资源
邀请企业设计师参与第二课堂课程开发,将企业实际项目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同时,企业导师定期走进课堂,开展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行业最新技术和设计理念。结合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要求,校企双方共同优化第二课堂管理。
2.共享师资团队
实施 “双导师制”,校内教师负责理论知识讲解和基础技能训练,企业导师则侧重于项目实践指导和职业素养培养。双方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通过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四)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建立第二课堂学分认证体系,学生参与广告设计协会活动、完成匠美东职工作室项目任务均可获得相应学分。学分可替代部分选修课程学分,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设立 “优秀学员”“创意之星” 等荣誉称号,对在第二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同时,企业为优秀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职业归属感。
三、工作成效
(一)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全面提升
通过第二课堂与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的深度融合,学生的设计水平显著提高。同时,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培养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责任感,在实习和就业中展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与产业深度融合成果显著
匠美东职工作室、广告设计协会第二课堂的协同推进,推动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教师将第二课堂积累的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出 “项目驱动式”“任务导向式” 等教学模式,形成了 “项目进课堂、企业进学校、学生进岗位” 的产教融合特色。
(三)社会服务与影响力不断扩大
匠美东职工作室承接的众多项目,为地方企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提升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更多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艺术设计人才。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吸引了更多高校前来交流学习,在产教融合领域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东营职业学院 王岩)

标签:
- 上一篇:拾金不昧显美德,七中学子获赞誉
- 下一篇:没有了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