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南海第一井(连载)——第3卷 第十章 大练兵(2)

2014-12-29 18:11:14 来源:互联网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第3卷 第十章 大练兵(2)

    字数:807

    1977年1月,8000多吨的“南海1号”从榆林外港拖航到三亚外港,作业需要降船插桩,再把船体升到离开水面约3-4米高。此前,海军潜水员已经调查,证实海底地貌平整,无异物。

    “压载舱加到1000吨!”张权在船上命令。这个指令既出,船上的工人们经过一系列熟练地操作,让三个桩腿依次轮流下插,一切顺利。这时天色已晚,钟文彦、宋家胜等就睡下了。突然,一条腿发生了剧烈下沉,让整条钻井船倾斜角度达到40度。“啪、啪”没有固定好的桌上的被子滑到了地上或者旁边的墙上,碎了。钟文彦惊醒了,他突然发现,如果不是被床的栏杆支撑着,他就已经滑下了床。“怎么回事儿?”他一咕噜爬起来,衣服都来不及穿好,跑到控制室。张权在新加坡接受过相关培训,他沉着冷静:“目前来看,应该是一号桩腿的海床底土比较松软,它下插速度比另两条腿快太多造成的。”随后,他冲着对讲机喊道:“卸一号桩腿压载舱的水!同时降低二、三号桩腿!”渐渐地,平台回复了平衡。

    张权、钟文彦等和87名船员一起,渐渐摸透了“南海一号”的脾性。从榆林外港拖航到三亚外港的“模拟演练”,拔桩作业用了2小时37分钟,降船作业用了41分钟;从三亚外港拖航到“莺1井”井位的“实弹演练”,拔桩作业仅用51分钟,降船作业仅用18分钟。

    2月18日是大年初二,“南海203”船冒着六级大风,从湛江基地将打表层钻井用的隔水套管等物资运送到“南海一号”。钟文彦带领着十几名弟兄们,乘坐“吊笼”从平台下到“南海203”船上。这种“吊笼”是用软绳和木板做的一个笼子,被高高的吊机吊起,移动到指定的位置。虽说叫做“乘坐”,但是使用“吊笼”上下的工人们并不能真正坐在里面——为了防止“吊笼”突然坠海,工人无法脱身,他们被要求攀爬在“吊笼”外侧。虽说是南海,但在隆冬时节,风大浪高,3英寸粗的尼龙绳两次被风浪弄断,海水把大家的衣服全打湿了,工人们冻得发抖。就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大家坚持了整整十个小时。

    (未完待续)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