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我们信阳人之古稀老人的乡村文化情

2016-11-08 10:21:56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新闻网11月8日讯(裴娅晖 余江)“叔,你看我这妆化得中不中?”“哥,我这把曲胡又不好使了,你帮我调调”……昨日,在息县彭店乡七里湾村息州梨园情的曲豫剧团排戏现场,演职员工利用演出空当,向一位忙碌的老人请教着。

这位忙碌的老人名叫陈学治,今年75岁,是息县彭店乡七里湾村人。尽管年事已高,但他耳不聋眼不花,精气神跟年轻人一样好。

“俺学治叔这人可不简单,不但能唱会拉,还是个老戏迷。”息州梨园情的曲豫剧团主持人胡明建说,“艺术团走到今天,他老人家功不可没。”

陈学治1964年就入了党,是个有着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1975年开始曾先后任七里湾村民兵营长、党支部副书记、党支部书记。1987年,从村干部的岗位上退下来后,陈学治想再为公益事业出点力。经过一番思考,他把目光瞄向了乡村的文化事业。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但精神生活还不是十分充实。弘扬和传承戏曲文化是父老乡亲的迫切需求。”陈学治坦言,这是他组建息州梨园情曲的豫剧团时的初衷。

经过一番紧张筹备,由陈学治挂帅的息州梨园情的曲豫剧团于2009年成立了。最初时,因参演的人员大都没有演出基础,他们只是排练些小品、快板、歌舞、折子戏等小节目。后来,随着影响力逐步扩大,他们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开始排练整本戏。目前有大型古装戏刘公案、打金枝、铡美案、穆桂英挂帅,民间小调儿子报母恩、媳妇走娘家、折子戏、二人转等一些成熟的戏曲节目。演职员工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目前的30多人。

在息州梨园情的曲豫剧团走过的7年里,陈学治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忙到深更半夜才拖着疲倦的身子上床休息。他还从家里拿出5万元钱,贴补给团里置办服装、道具。如今他又添置了一台全自动流动舞台车,时常把流动舞台车开到父老乡亲家门口演出。

一片冰心在玉壶。看到陈学治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到乡村的文化事业上,息县的群众感激,艺术团的成员敬佩。为了支持这项文化事业发展,人们都很支持他的做法,把艺术团办得风生水起。几年来,他们在附近乡镇和村庄巡回义演上百场次,演出中把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学一做”、脱贫攻坚、身边的好人好事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传递给基层群众,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基层群众送去了丰富的文化大餐,深受群众点赞。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