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淮滨“泥叫吹”吹出时代新气息

2019-12-12 10:26:08 来源: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泥.jpg

图为艺人正在捏制“泥叫吹”

“龙、老虎、狮子、牛、猪、狗、鸟,西游记、武松打虎、八仙过海、百鸟朝凤、十二生肖……这便是12月6日,笔者在淮滨县三空桥乡肖营村郑保民、郑振江、郑振海、郑保国等文化传承人家中,看到的一个个栩栩如生“小叫吹”的景象。

“小叫吹”指的就是淮滨县的“泥叫吹”,作为荆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的产物,“泥叫吹”从当初村头叫卖到2011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民俗文化传承的认可。可以说以肖营村郑保民夫妇为代表的泥叫吹传承人,迎来了时代发展的新机遇。

当天下午,笔者一行来到肖营村,只见几位艺人各自堂屋和院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泥叫吹”,制作现场艺人们用捶打的泥土,不断揉捏,很快成为一个个小动物和人物形状,而后在其尾部钻出两个小孔,晾晒后放在炉子里烧制,待烧好的泥塑放凉后,然后选择不同颜料上色,这样一个个色彩鲜明的“泥叫吹”就诞生了。

在以前文化生活单一的年代里,“泥叫吹”不仅是孩子们最喜爱的玩具,也富有吉祥如意的象征。如今有不少被捏成“光头强”“小猪佩奇”等现代影视剧偶像的“泥叫吹”,更加受孩子们的欢迎。

1981年,肖营村附近的沙冢遗址出土了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沙冢红陶鸟,为“泥叫吹”的起源提供了实物证据。2008年,在全省开展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普查中,“泥叫吹”引起了专家们高度关注,2009年,被认定与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咕”并列为河南三大民间泥玩具,2011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如今老手艺迎来了新机遇,郑保民等民间艺人开始思考如何将“泥叫吹”做成文化产业,让“泥叫吹”给乡亲们带来财富。于是他组织30户当地的“泥叫吹”艺人,成立了合作社,接收订制服务。并不时地带着作品走出村庄,走进大都市参与各地组织开展的民俗活动,宣传极富乡土气息的“泥叫吹”,让往日吹响乡村的“泥叫吹”,再次吹出时代新气息。(王长江)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