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总书记见过的人和事|张秀芳:“唱出老百姓的好日子”

2019-11-12 08:49:51 来源: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依钒

50岁的张秀芳唱了33年光山花鼓戏。9月17日上午,她接到一项演出任务,为正在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唱一段光山花鼓戏。

平日里,张秀芳在台上唱,戏台下坐的多是光山的父老乡亲。这次,总书记成了观众。“能唱!能唱好!”昨日,在一场演出间隙,身着演出服的张秀芳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又紧张又兴奋,但有个顾虑,咱一口光山腔,唱出来,总书记能听得懂吗?”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咱百姓心里好喜欢。党中央号召来扶贫,中办来到光山县。干部群众齐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精准扶贫像绣花,贫困乡村换新颜。换新颜、谱新篇,巩固提升再攻坚。复兴路上同追梦,神州处处艳阳天。”

张秀芳说,当她和搭档方应亮将这段名为《中办扶贫到光山》的新编花鼓戏片段唱完,总书记立即微笑着鼓掌,并称赞:“你们唱得好啊!小曲小戏还能唱出党的好政策,唱出脱贫攻坚,唱出老百姓的好日子。一定要把花鼓戏唱好,好好地传承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听得懂,并且给予好评的光山花鼓戏是土生土长的豫南文化特产。它是由豫南地区的民间小调、山歌、歌舞、小戏融合楚剧、黄梅戏唱腔,吸收汉剧、曲剧的艺术特点,逐渐形成的地方小戏。其雏形最早可追溯到宋代。苏东坡曾在《仇池笔记》中记录了光山人“群聚讴歌”的景象。据《乾隆光山志》记载,当时已有花鼓戏演出。2014年11月,光山花鼓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花鼓戏热闹喜庆,老百姓爱听。据光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统计,有20多个花鼓戏班常年活跃在光山城乡。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的文殊乡,就有8个花鼓戏班,演员200多人,年演出花鼓戏1800余场。

从艺多年的张秀芳是光山花鼓戏的名角。自17岁师从光山花鼓戏名师翁行凡学艺之后,张秀芳不仅从未离开过花鼓戏舞台,还带动丈夫方应亮及两个女儿投入花鼓戏表演。在光山县,像张秀芳这样由一人学戏,带动子女入行的“戏剧之家”并非个例,这样的良性发展态势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后继有人。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指出,要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光山花鼓戏创新传承,不断发展。光山县不仅组织专业人员对光山花鼓戏的形成、艺术特征、传承状况等进一步考察论证,对传统剧目、音乐、唱腔等挖掘整理,还举办传承人技艺培训班,送戏进乡村、进社区,唱扶贫政策、唱致富新招、唱淳朴民风、唱优良家风,让老百姓不仅富口袋,还要富脑袋。花鼓戏演员们就像“文艺轻骑兵”,以传统唱腔唱时代脉搏,创新戏曲内容,宣传好政策,唱响好日子,聚了人气,又提士气。

最近,繁忙的演出之余,张秀芳在排练新唱段《总书记来到光山县》,要将总书记对老区群众的深情与嘱托唱给乡亲们听。“一定把光山花鼓戏传承好,唱出老百姓的好日子!”张秀芳的目标清晰且坚定。

编后语:“总书记见过的人和事”系列报道暂告一段落。自10月29日推出首篇《杨长太:“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本报陆续刊发11篇系列回访稿件。嘱托犹在耳,奋进正当时,全市上下将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共绘精彩新画卷。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