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我市绿肥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2019-04-18 09:04:08 来源: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 阳

记者日前在我市召开的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2019年稻田绿肥现场观摩及产业技术交流会上获悉,翻压绿肥每年为全市增加水稻产量4万吨,节约化肥2万吨,农户增收1.2亿元,紫云英种子年产值达到1.08亿元。信阳绿肥产业已走在全国前列。

绿肥是信阳重要的经济作物,紫云英、毛叶苕子、箭筈豌豆、柽麻、田菁、紫花苜蓿、草木樨、豌豆等均有种植,以紫云英种植面积最大。1978年,信阳被原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紫云英种子生产基地;2004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了信阳紫云英种子的原产地标记注册和原产地保护。

2012年以来,我市把种植紫云英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水稻种植及生态旅游充分结合起来,安排专项资金,出台补贴政策,扶持发展绿肥生产,紫云英种植面积扩大到120万亩以上,年繁种量达9000吨以上。这既促进了豫南稻区中低产田的改良和稻田生态环境的保育,又助推了养蜂产业、花海经济发展。

罗山县子路问津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4600亩,常年种植绿肥近1800亩,每年用紫云英和苕子做底肥,减少化肥用量50%,地也肥了,病虫害少了,水稻产量每亩还能提高100斤左右,稻米口感更好,价格更高。固始天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年种植紫云英的留种田,2016年,改造报废的大米加工设备用来加工紫云英,种子全部免检出口日本。新县、商城县等地还利用紫云英发展观光农业,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据悉,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以绿肥创新链支撑绿肥产业链,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动重大生产问题解决,努力使绿肥在产业结构调整、农业面源污染削减、农田生态改善、耕地用养结合、农产品提质增效等重大任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引领全国绿肥种子生产和高效模式的构建。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