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走基层|归途细嗅板鸭香

2019-01-14 09:41:52 来源: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炜

“趁着有太阳,抓紧晾晒。”昨日,记者在距离商城县丰集镇不远的一处板鸭厂见到何世伦时,他正忙着指挥工人把放在库房中洗好的板鸭往门口搬。不一会工夫,宽敞的门前摆放了一排排青竹竿,上面挂满了整整齐齐的板鸭。“农历年前没有多少暖阳,这也是最后的几批,晾晒完后也就没有了。”何世伦对记者说。

丰集板鸭是大别山老区商城县知名特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有“干、板、酥、烂、香”,呈板状而得名。20世纪80年代初丰集镇办起板鸭厂,之后红火了很多年,丰集板鸭香飘千万家。再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国营板鸭厂不复存在,但这个产业因一些有识之士的介入,一直延续发展了下来。

“对家乡的板鸭产业,我情有独钟。”在自己的板鸭晾晒场地巡视,何世伦看上去颇为自豪,“经过多年的经营与摸索,我一直坚持自养、自产、自销,我选购的都是淮南麻鸭幼苗,用田里的稻谷喂养,生长在自然的环境里,生长期120天左右,始终秉承着最传统的制作模式。”

指着一排排晾晒的板鸭,何世伦接着说,“你看这些成品板鸭外形平整如桃状,无‘关窗’,色泽白润、尾油丰满,盐味适中。像这样的天气,只要一天鸭身就会变得干爽,肉质细嫩紧密,吃起来也更有韧劲。”

随行采访的商城县新闻中心记者崔睿得知我们要拍一个视频,自告奋勇地当起了推销员,在她看来,宣传家乡板鸭,让这项产业延续下去并能发展壮大,每一个商城人义不容辞。

“有些事总是要有人去做,我做了这么多年,积累了很多固定的客户,不少是在外打拼的商城人。对他们来说,每到年底能够吃上家乡正宗的板鸭,应该早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份期盼,或许吃着板鸭更能想起家的味道、年的温馨。”

淡淡地说着这话时,何世伦思绪在蔓延,之于他而言这份板鸭情怀注定还要继续下去。冬日的暖阳照晒下,板鸭方阵中的一些板鸭身上的油开始吧嗒吧嗒滴落,特有的腊香随风飘散,不经意间细嗅一下,思乡的情节一下子弥漫开来,远方待归的商城游子们,你们闻到了家乡的味道没有?今年有没有吃到板鸭呢?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