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淮滨“爱心之家”全覆盖

2018-12-06 15:19:56 来源: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浩 通讯员 杨德政

“家里卫生搞得好,‘爱心之家’能换宝。脸盆牙刷和牙膏,拖把笤帚电饭煲。”近日,淮滨县固城乡詹营村贫困户王贺成拿着在“爱心之家”兑换的生活用品,高兴得唱了起来。

王贺成口中的“爱心之家”,正是淮滨县在扶贫工作中创新举措探索志智双扶的新路径。

淮滨县有贫困村9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540户84611人,目前还有11034户35236人未脱贫。因大部分群众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自己动手脱贫致富的思想意识,扶志与扶智问题亟待解决。

经过深入调研论证,该县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建设“爱心之家”,围绕“乡风文明、人居环境、政策知晓”三大板块,运用正向积分奖励机制,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的方式,推行“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全民共建美好乡村”的新模式,促扶贫与扶志并行,物质与思想脱贫同步。

今年5月份,淮滨县完成了全县274个行政村“爱心之家”的建设,并全部投入使用,是全省首个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的贫困县。

“自己劳动换来的东西,用起来就是舒坦。”今年60多岁的贫困户滕文友用劳动所得的50个积分,在村里的“爱心之家”兑换了一把菜刀。滕文友是詹营村的低保贫困户,由于常年疾病,干不了重活。自村里“爱心之家”建成后,滕文友经常参加村里组织的公益活动,用自己的行动换取积分。

“这个法子确实好,以前村里组织公益活动,喇叭喊破也来不了几个人,现在听到有活动都是抢着出来干。”驻麻里村第一书记汪俊武感慨道。

小积分大作用,从“拉着走”到“抢着跑”。现在的淮滨县,基层群众不仅自觉遵守村规民约,还主动制止各种陋习。村里组织公益活动,大伙都会积极参加。以劳动、做好事等换取积分,以积分换取生产生活用品,让贫困群众改掉“不劳而获坐等财物帮扶”的坏习惯,扶贫也由简单“输血”向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转变。令人欣喜的是,不少村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蔚然成风,从原来的“要我脱贫”变为现在的“我要脱贫”。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