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从“脱贫道”转上“致富路”

2018-12-04 11:22:18 来源:信阳晚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114.jpg

党员志愿者助力脱贫  胡贤贵 摄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依钒 通讯员 李浩

“就用了半天的功夫,我这3000袋菌棒全部入棚上架,俺们县老干部局的党员们真是出‘智’,又出‘力’啊。”昨日,新县脱贫户杨世亮站在自家棚里,一笔账算下来,他笑了:“这一季蘑菇收下来,将增收5万元哩。”

杨世亮是新县千斤乡大杨湾村脱贫户。三年前,利用在北京务工时学到的蘑菇种植技术,借助新县农行贴息贷款,杨世亮在家里搞起了蘑菇种植。今年年初,新县脱贫摘帽,杨世亮成了一名脱贫户,可脱贫不脱帮,几年来,他的事儿,新县老干部局局长叶苏一直惦记着。

眼下,正是蘑菇入棚上棒的季节,前几天,叶苏又带着新县老干部局的党员志愿者上门为杨世亮搞起服务。“他们可帮了大忙,正好赶在下雨前,所有菌棒都上了架。”杨世亮对记者说,人一来就忙着干活儿,有的装菌棒,有的用箢子挑菌棒,有的在大棚排菌棒,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在大杨湾村,像杨世亮这样的脱贫户依靠产业带动致富,鼓了腰包,也涨了精气神。目前,新县已实现脱贫摘帽,大杨湾村在新县老干部局和新县农行的持续帮扶下,脱贫不脱帮扶,摘帽不摘政策,先后被新县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美丽乡村生态新县建设重点村”、“美丽乡村红旗党支部”等。

从脱贫道,转上致富路,杨世亮有一肚子的感谢话,“多亏党和政府对俺们不抛弃、不放弃,不然,哪有现在的好日子啊。”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