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息县饺子宴吃出别样风味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时秀敏
饺子,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寻常物。然而,如今在息县,这寻常的饺子却吃出了别样风味。昨日,记者在息县小茴店镇乌龙店村的一场饺子宴上,见证了息县饺子宴的独特魅力。
宽阔的村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喜气洋洋。偌大的帐篷下,二三十张桌子次第排开,欢声笑语,村里300多名65岁以上的老人围坐在桌旁。他们手拉手叙着家常,兴致勃勃观看文艺表演,岁月的皱褶里溢满笑容。
“做梦也没想到有这么好的政策!”86岁的余陈氏和轮椅上的老伴余客伦,被志愿者一起接到饺子宴现场,老人留下了激动的眼泪。
93岁祝张氏拉着一位老姊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俺们虽在一个村,却多年未见,饺子宴让俺们见见面,聊聊天,比啥都好!”
在帐篷的旁边,有乡卫生院的志愿者给老人进行免费体检,理发店的志愿者为老人义务理发。20多位村民志愿者正在忙碌地包饺子,两口大锅的炉膛里,几根红彤彤的劈柴噼里啪啦烧得正旺……
乌龙店村党支书鲁怀念是当天饺子宴的主持人。节目间隙,他带着村里“一约四会”和孝善理事会的全体成员集体亮相表态,接受群众监督。
当天是乌龙店村举办的第二次饺子宴。在4月14日举办的首次饺子宴上,全村1000多人参加,除了老人,就是赶来捐款的群众。很多人回不来,就找人代捐,或通过微信转账,当天就捐了近9万元的孝爱基金。
“县财政还要对孝爱基金进行1:1配比,这笔资金能中大用哩!你看,演出队、志愿者都是乡里乡亲,一场饺子宴下来,只需花费买材料的一两千块钱。”乌龙店村驻村第一书记朱强给记者算了笔账:“孝爱基金还可以用来表彰孝老爱亲典型,对村中孤寡老人进行救助。”
息县饺子宴发端于路口乡弯柳树村。这个一度垃圾围村、赌博成风、邻里不睦、婆媳不和、儿女不孝的省级贫困村,通过办德孝讲堂、学德孝文化,为老人举办饺子宴、生日宴等方式,教化人心,成为河南省首个“中华孝心示范村”。
2018年是息县脱贫攻坚摘帽年。为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息县从3月开始,在全县99个贫困村推广弯柳树经验,以弘扬孝文化为魂,以设立孝爱基金、成立孝善理事会为载体,实施每月一次的饺子宴,将文艺表演、政策宣传、孝善教育融入其中,让每个家庭、每位老人都参与其中,通过政府引导,推动家庭孝心养老、社会善心敬老,倡树文明新风,助力脱贫攻坚。
小小饺子宴彰显了大魅力,带来了大效应。
小茴店镇党委书记张巍感触颇深:“现在群众生活好了,但彼此缺乏沟通,缺乏一种集体力量的引领。饺子宴恰恰搭建了这么一个平台,让传统的孝善美德回归家庭。而有些正常途径不易处理的矛盾,在饺子宴上也能得到及时化解。”
“政府这么为老百姓着想,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以不同的方式为村里老人尽孝,为家乡建设出力。”程书发是土生土长的乌龙店人,在外打拼多年的他得知村里办起了饺子宴,捐了1.2万元的孝心款后,又投资100多万元,在村里办起了孝心工厂。
“举办饺子宴,有三个没想到:没想到老人的参与度这么高,没想到老百姓这么支持,没想到效果这么好!而最大的效应就是干群关系更近了,老百姓对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大大提高,内生动力大大激发。”息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余金霞兴奋地告诉记者。
以孝心为馅,以民心为皮儿,以爱心为汤,息县的饺子宴越来越吃香。据余金霞介绍,原定今年在99个贫困村推行的饺子宴,短短两个月,已有215村先后竞相举办,共募集孝善基金近600万元。
采访札记
最是人间真情味
时秀敏
告别息县饺子宴,眼前闪现出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耳边回响起息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余金霞的“三个没想到”:没想到老人的参与度这么高,没想到老百姓这么支持,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的关键时刻,息县以百姓心为心,以饺子宴为抓手,弘扬孝文化,激发内动力,此情可感,此举大善。
孝乃德之本,“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息县饺子宴以“孝”这把“万能钥匙”,开启了多把“锁”,使当前农村面临的诸多问题找到了解决的新路径。
诚如孔夫子言: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我们从来都不缺爱心,缺的是行之有效的引导,缺的是有效的、可信任的载体。息县饺子宴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动员起来,将人们的孝心、爱心、善心、感恩心、责任心汇聚在一起,构筑了一个“心心相印”、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不一样的息县饺子宴,就是人间真情味!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