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网红”馓子不愁卖

2018-04-17 10:43:10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浩 通讯员秦怡欣

“我这做馓子的技术是祖上传下来的,到我这儿已经第四代啦!”4月16日,淮滨县麻里贡馓传人胡桂华告诉记者,“我家的馓子一般得提前一周预约。”

相传麻里馓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吃了这种家乡小吃赞不绝口,明清时期成为贡品进入紫禁城,被称为“麻里贡酥”,2016年被评为河南省第三批“中原贡品”。

像胡桂华这种贡馓传人的手工作坊在麻里有几十家,基本上家家顾客爆满,大多是外地客户慕名而来。“我们麻里馓子以色泽金黄、形如盘丝、香酥可口闻名于世,曾经传统式的生产、包装、经营已经不适应市场需求,所以我们在保留麻里馓子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改进包装,通过网上销售、同城快递等形式逐渐打开市场。近几年,麻里馓子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食品。”麻东村第一书记汪俊武说。

该县三空桥乡麻里街道上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家馓子店,整个麻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从事与馓子有关的工作,单单胡桂华的馓子作坊就请了五个工人,都是当地贫困户。据了解,炸馓子在麻里已经成为一项带贫产业,正引领越来越多的人走出贫困,初步估算,带贫人口近千人。“今年,我的200平方米厂房已经准备好,这边的机器设备搬过去,再请十几个工人就可以开工了。”胡桂华高兴地说。

虽然有现代机械作为辅助工具,但是为了保证口感,馓子的炸制主要还是靠手工完成,所以很耗时间,一天也出不了多少馓子。“有很多顾客从外地过来买馓子,但是因为每天做出来的数量有限,不能保证每位客人都能买到,所以我们现在只能接受预约。”另一位贡馓传人郑金红说。

馓子卖出去了,但是谁来继承这项手艺又成了问题。“年轻人不愿待在家里,都想出去,这传了几代的手艺要是停在我这儿就太可惜了。”胡桂华说,“现在政府鼓励年轻人拜师学艺,我相信‘麻里贡馓’的招牌还会继续响下去。”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