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信阳——石凉粉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炎炎盛夏,如果你在信阳街头随机采访几个路人,询问最具信阳特色的消夏饮食是什么,答案一定惊人的一致——石凉粉,每年入夏,信阳的大街、小巷、河边、桥下都有出售石凉粉的摊点,无论是悠闲的纳凉者还是匆匆的过路人,都非常乐意坐下来品一碗。一碗下肚清凉沁脾、通体舒坦、暑意顿消。
石凉粉的口感独特,谓之食品却为流质,谓之饮料却有嚼劲,其本身色如润玉、质如豆腐、无色无味,食用时一般用蓝边浅瓷碗装盛,舀一勺白砂糖,洒几滴薄荷水,虽透明见底平平无奇,却糅合了自身的冲淡平和、白糖的绵甜回味、薄荷的激爽冰凉,形成了一种凉而不冰、甜而不腻的口感,含一块在口中,那种凉、甜、爽、净的感觉会沿着舌尖游走周身,满身的燥热在润物无声中化为乌有。石凉粉也因此成为信阳最传统、最有生命力的消夏饮食,代代传承绵延不息。
石凉粉能够在信阳家喻户晓,除却它独特的口感和消暑的奇效,还因它原料便宜、制作简单。石花籽、纱布、清水,辅以生茄子汁液或中华牙膏等凝固剂,用纱布裹上,在盛好清水的盆中轻揉搓,随着石花籽和水的交融,在制作者一双巧手的舞动下,一缕缕白雾从纱布散出,渐渐化成柳絮状布满盆,与清水纠缠在一起,沉淀下去,放置一会儿,拿新鲜茄子汁“点浆”,白絮逐渐凝固成块,一盆无色无味透明的石凉粉就算做成了。整个过程中“点浆”是最关键的步骤,轻则失于稀薄,重则毁于粗粝,如何把握好火候分寸则需制作者“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 (尚 风)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