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生态优先 集群发展 信阳老区成新兴产业热土

2015-06-29 09:49:42 来源:人民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不转移,等死;单个转移,找死。”两年前,深圳陆骐电子公司董事长侯志军面对产业转移的“生死抉择”,心急如焚。恰遇河南信阳招商,他尝试前往。一过大别山,就被洁净空气吸引。“生产电子产品,需要100级无尘车间。这里够条件!”侯志军当即拍板,投资1.5亿元,建设影像传感器芯片生产基地,目前年产值已达1.86亿元。

经侯志军们介绍,图丽光学、宏嘉电子等一批企业“抱团转场”,来到信阳。集聚的86家电子信息企业,投产后智能手机年产能940万部,液晶显示模组年产能800万片,被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手机产业基地”。

“信阳是革命老区、传统农区,很多人不相信能干成电子信息产业,可事儿干成了,为什么?不是有啥抓啥,靠啥吃啥,而是考虑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立足优势、遵循规律、调整结构。”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说。

信阳地处中原,占据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地利”之先。羊山新区借此绘就“家具产业链图谱”,创新集群化招商,签约项目57个,完成投资50亿元,形成生产经营能力20亿元。

层层叠叠的山峦、波光粼粼的南湾,让信阳成为投资创业的乐园。为保护良好生态,信阳颁布“环境保护负面清单”,提高产业项目准入门槛。信阳市长乔新江要求,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推进绿色循环发展。

产业集聚区像一台发动机,保增长,带全局。2014年,全市工业投资718.8亿元,增长33.5%,增速居河南首位。依托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网上超市等平台,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7.9万人次,集聚区新增就业5.6万人,统筹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两道题”,30多万人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同时,集聚区内的村庄统一纳入城市规划,人口优先转为城镇居民,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编辑:@郑琦 投稿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