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 别让老人深陷消费骗局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长春晚报记者 何少梅
随着消费市场的发展,追求品质的享受型消费已经成为老年消费的新特点,但目前老年人总的消费环境却不容乐观,尤其在保健品、投资理财、养老消费、食品药品、通信、旅游及预付费等领域众多骗局都瞄准了老年人。从2018年至今,长春市各级消协受理老年消费者投诉1100余件,其中,保健品和投资理财问题聚多,如收藏品、零元购、养老房及保健品等,由于涉及资金额度较大,导致老年消费者经济损失较大,在老年对收藏品投诉中涉及金额有的高达50多万、所购保健品也高达10余万元。10日,市消协就老年人消费常见骗局发布案例警示。
案例1 轻信理财+保健 老人被“套”八万余元
5月22日,市消协接到一位近90岁老人投诉,称其在2017年2月末,通过一个老朋友介绍说有一个投资项目不但能赚钱,产品还能治疗糖尿病。随后在老人朋友的带领下来到跨界通东北亚(长春)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宣传投资即可成为会员,1元钱可抵8个积分,如再发展2名新会员(下线),1元钱就可抵32个积分,如想退会时,可半数回收积分。工作人员称该积分可在该公司的电商平台兑换商品,如化妆品、保健品等,也可以兑换深圳巴马万福泉音频有限公司出品的巴马万福泉天然泉水,但需要自行花钱负担邮寄水的费用,商家宣传称该水能治疗糖尿病等等。
老人考虑到不想参与时,还能回购积分,比把钱存在银行更合算,更重要的是水还能治病,便先后5次花费83000元进行投资(其中有12000资产包),老人在投诉中出示了手机短信显示内容为:跨界通国内平台:“【K......1、夏某某】为您购买巴马水,购买额度:50000,您的普通券余额50000”,兑换时间2017-02-28 16:12:01【跨界易物】”。2018年,老人发现该公司关门,电话联系到相关人员,告知公司黄了,积分不算数了,而且本金也退不回了,后期辗转找到原公司其中一位股东,该股东现成立新公司,消费者多次与其协商解决,但均未达成一致。投诉到消协。
经消协工作人员调查,已不存在的跨界通东北亚(长春)科技有限公司系股东制,吕老先生共花费83000元,该公司未给开具任何收款票据,只发给老人手机号中一个短信显示购买50000元商品,随后消协工作人员根据该交费回复短信中姓名和消费者提供的电话,联系到“某”人,该人系该公司原股东,对方表示,之前消费者所消费的情况并不知情,虽是股东之一,但因有工作并未参加管理和经营,该公司后因经营中出现问题公司现在也黄了。
消协工作人员指出:消费者手机中回复的一则短信可证明与她有关,而且现所经营也是某品种水,该股东说她可提供水,不承担退费责任。
案例点评:根据《消法》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民法总则》第七十条 法人解散的,除合并或者分立的情形外,清算义务人应当及时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等规定。本案中该公司应如实介绍产品的质量状况,不得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同时应履行法律义务。在公司宣布解散时,应成立清算组,对资产进行清算。清算义务人未及时履行清算义务,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司股东应按份额承担责任。
案例2:推销绑定“重奖”是真的吗?
5月22日,冯先生到市消协投诉称,今年5月初接到一个不明电话,向消费者推销手表、电视盒子等商品,并表示可成为会员,随后消费者告知其家庭住址,几日后收到商品将298元交给代收款快递公司,随后消费者发现收到的会员卡有刮奖区,刮开后印有苹果7代手机字样,当消费者要求该经营者兑现奖品,遭到拒绝。
消协工作人员在接到投诉后按消费者提供电话进行联系,但无法接通。
案例分析:根据《消法》相关规定,本案中,消费者发现收到的会员卡有刮奖区,刮开后印有苹果7代手机字样。会员卡刮奖是经营者在销售该产品活动中一部分内容,经营者应该履行法律义务。
案例3 “收藏品”“升值”暗藏陷阱
6月4日,市消协接到金女士的投诉。4月6日,金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商贸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可以到公司取一份礼品,老人到公司以后,工作人员开始对老人进行宣传第四套人民币能够升值,老人并没有动心,并且也没带那么多钱,带着礼品就回家了。几天后,该公司一直打电话催促老人来买第四套人民币,说过完五一第四套人民币就“下架”了,而且马上就能升值,老人信以为真便进行了购买,几天后,工作人员再次来电话告诉老人,还得再买第三套人民币,这样搭配着才好卖,老人信以为真便又购买了第三套人民币。老人前后购买了第四套人民币3套,第三套人民币3套,共计6套花费55800元。5月1日后,老人发现所购的收藏品根本没有“增值”,才感觉自己上当了。便要求退款,协商多次,均遭到拒绝便投诉到消协。
市消协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找到了所销售公司负责人,向其说明情况,答复说会与老人进行沟通,6月10日消费者来到消协,称已经退还38400元,剩余的17400元,会在6月底前退还。
案例分析:根据《消法》相关规定,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
老年人应保持清醒 理性消费
从以上案例可看到,商品经济的成熟,为具有消费能力的老年群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出现问题主要原因:一是老年人由于与社会接触较少,生理机能有所衰退,反应迟钝,分析判断能力减弱,对社会中很多复杂的现象知之不多,常轻信花言巧语,往往成为不法分子诈骗的目标。二是部分老年人常期望能有机会意外致富,故容易上当受骗,损失钱财。三是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十分关注,故希望能少花钱或不花钱就可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一些人正是利用部分老年人的心理,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进行欺骗。 以上三个案例表明,老年人也应该跟上时代步伐,对待任何事要有清醒的头脑,力求做到明辨是非,防止上当受骗。
消协提醒老年人消费群体:1、不要贪小,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老年人总是在用钱方面很精打细算,并且易相信人,很多骗局就是针对老年人这一特点设定的,所以要克服贪欲的心理,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凡是有人让你出钱消费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就拿出来。
2、不要听信“托儿”的话。老人年纪大,都想要长寿,但身体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老人有病要到正规的医院去看,买药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千万不要听信一些陌生人的话或不实的信息宣传及一些体验式促销。
3、不要轻易选择预付式消费。预付式消费风险大,而一些美容、保健机构经常会出现消费者预付费卡内金额还未消费完就进行店铺转让、停止经营的问题。消协建议:老年消费者尽量不要选择预付式消费方式,如要办理预付费卡时要留好有效合同、收据、发票等凭证,并核对商家营业执照与相关凭证的主体名称是否一致。
4、消费维权要及时。市消协在受理老年人投诉中发现,有些老年消费者在发现上当受骗后,往往不知该如何进行维权,较多老年人不敢和家里人说,即使进行维权也有很多的担心,等老年人看到自身利益受损真想维护权益时,有些商家已经人去楼空,维权难度和成本非常大。因此,老年消费者在消费时即有留存消费凭证,在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维护自身权益。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