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企业增速10% 获快消品七成市场销售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消费日报网讯曾在辉煌时期“一统江湖”的欧美外资日化巨头,目前在国内市场风光大好的日子已经不再。据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近日联合发布的《在“新常态”下赢得中国购物者》报告,中国本土企业总体增速为10%,获得了快消品七成市场销售额,并贡献了八成以上的市场增量,其中最大的份额增长来自护肤品、衣物柔顺剂、化妆品、婴儿配方奶粉、果汁和饼干,而前三个品类均归属于日化行业。
从被收购雪藏到突围逆袭,本土日化品牌正悄然改变着市场竞争格局。
本土品牌梦碎“豪门”
在飘摇中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中国本土日化品牌曾经寄希望借道国际买家,获得品牌美誉度及长远发展。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目前还鲜有成功的案例。
洗涤品牌熊猫被卖给宝洁公司后,基本市场上难以见到;家喻户晓的大宝品牌自2008年卖给强生之后,也遭遇边缘化的尴尬;2010年年底风风光光“嫁入”法国香水巨头科蒂集团“豪门”的丁家宜,短短四年时间后,业绩大幅下滑而被停止销售。
据了解,在丁家宜这家本土日化品牌的全盛期,其在防晒品市场的占有率曾居全国第一,男士产品市占率列第二,洗面奶市占率第三,面膜市占率第四。
事实上,美加净、熊猫、活力28、小护士、大宝等曾经名噪一时的本土日化品牌,也曾接连投入了外资的怀抱,希望通过与外资合资或直接被外资收购,借此打开国际市场。然而事与愿违,梦碎“豪门”,不少曾红极一时的民族品牌在被收购后陆续消失,大部分“外嫁”的品牌如今日子也不好过。比如强生收购嗳呵,欧莱雅收购美即,LVMH集团投资丸美,都让人担心它们同样会步入“豪门梦魇”。
中华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副会长杨志刚分析,当初科蒂收购丁家宜与其说看上其品牌,不如说看上了丁家宜积累的市场渠道,通过收购可为科蒂旗下产品开辟更广的渠道。
“外资品牌收购本土品牌之后,通常市场投入都不会太大,基本是保持原状,因为在收购时已经花了很多钱。”杨志刚说,“外资收购同行业的本土品牌也意在消灭一个竞争对手,相比花钱来超越竞争对手,将竞争对手收购并雪藏也是一种做法。”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创立于1992年的小护士曾是国内市场上不可小觑的日化品牌。据AC尼尔森的调查统计,曾经小护士品牌认知度高达99%,2003年的市场份额达4.6%,是中国第三大护肤品牌。2003年年底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如今,小护士在市场上几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卡尼尔”。2014年1月,露华浓和卡尼尔相继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市场黑马成功逆袭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几乎任何商家都难以忽视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蛋糕。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外资日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疲软,拖累其全球业绩出现下滑。日化巨头宝洁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其业绩遭遇连续第5个季度下滑,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下滑7.6%,总销量较去年同期下滑2%,宝洁预计全年净销售额将下滑5%至6%。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