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重阳节传递孝爱文化

2021-10-12 16:14:43 来源:人民网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时值九九重阳节,敬老孝亲被放到重要位置。“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孝与和谐相伴、与爱心同行,它是家庭和睦团结的纽带。

我国的孝文化由来已久,自舜帝的“孝感天下”开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后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文化体系,称为孝文化。《孝经》可以说是长期封建社会中的孝文化的经典,《孝经》把“孝”分了这样几种几种:帝王之孝、诸候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人之孝、庶人之孝。孝对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不同,要求也不一样。比如诸候之孝、卿大夫之孝,更强调他们要忠于职守,孝忠帝王。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孝,主要是孝敬父母之“孝”。

中国是世界上最讲孝的国家之一,儒家文化从强调社会秩序的角度强调礼,而孝悌是礼的主要内容的一部分。儒家文化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中,长期居于中国文化的统治地位,使孝道成为判断一个人思想道德的第一标准,任何人只要不孝敬老人可以认为是大逆不道。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使重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这一举动促使社会更加关心老人生活,关注传统的孝爱文化。

需要注意的是,现今的社会现实仍然不容乐观,忽视老人、嫌弃老人、虐待老人甚至遗弃老人、残害老人的实例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排除有许多外部和社会因素,但是公民个人的孝文化缺失一定是个重要因素。因此,在重阳节之际,传递孝爱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应该成为社会共鸣。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