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先行助力老区脱贫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高速互通连四方
卢登群 姜新福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雪峰
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达九州。拥有1.89万平方公里的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素有鄂豫皖“三省通衢”之称,扼江淮、控河汉,古往今来即为交通之要塞。
现如今,打开信阳交通发展规划图可以清晰地看到,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四通八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大别山精神的感召引领下,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工作全局,坚持一手抓行业扶贫、一手抓定点扶贫,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提供坚实交通保障,以实际行动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书写了“老区致富、交通先行”的壮丽诗篇。
宽阔大道奔小康
精准发力 狠抓落实
千难万难,压实责任就不难。千招万招,狠抓落实就是高招。面对全市交通脱贫任务重、扶贫项目建设需求大、资金紧缺的矛盾和难题,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一班人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迎难而上、精准施策,扑下身子、狠抓落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交通运输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市脱贫攻坚指挥部授予“信阳市2019年度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强化责任落实。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时锋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责任制。局党组定期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及时传达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推动各类交通脱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每个局领导分别联系一个县区,紧盯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政”目标任务完成、“四个不摘”落实、反馈问题整改、脱贫成果巩固等重点工作,开展常态化督导,建立“三通”台账,明确了全市920个贫困村分年度脱贫目标任务,挂图作战,逐一销号。在深入调研和沟通对接的基础上,市交通运输局明确了各县区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签订了农村公路建设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县区交通运输局落实交通脱贫的主体责任。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公共交通和道路运输服务中心、邮政管理局分别负责全市行政村实现通路、通车、通邮目标的监督检查与指导,压实筑牢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的行业责任,形成层层压担子、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老区交通日日新 刘宏冰 摄
——狠抓工作落实。为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基础支撑作用,结合我市实际,先后组织编制了《信阳市农村公路交通脱贫实施方案》、《信阳市交通运输高质量脱贫工作方案》、《信阳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方案》、《信阳市交通运输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信阳市“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实施意见》、《信阳市“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实施方案》,科学谋划全市交通扶贫脱贫工作。2016年以来,全市续建和新开工交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4.57亿元。其中,高速公路52.5亿元,普通干线公路 76.9亿元,农村公路64.82亿元,内河水运11.9亿元,运输场站8.45亿元。
——严格政策落实。为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市交通运输局不等不靠,想方设法向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部、厅、市大力支持;同时协调各县区用好用活涉农整合资金、财政债券等资金,严格执行资金投向政策和计划下达程序,确保专款专用,防止虚报套取。
山区路通财富来 陈世军 摄
脱贫攻坚 交通先行
要致富,先修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交通运输局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紧盯“三通”目标,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三通”任务提前完成。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严格对照《河南省贫困村退出考核交通运输指标标准》,通路通车兜底任务提前完成。截至2019年5月底,全市560个居民委员会、2893个村民委员会全部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其中,全市920个贫困村全部达到了贫困村通路通车退出标准。同时,市交通运输局还积极协调邮政管理部门,一并实现村村通邮政目标。“三通”目标的实现使广大人民群众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公交、物流到门口,不仅方便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也直接助推全市8个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提前退出贫困县序列。
路畅景美城乡连 何贵平 摄
——“通村入组”畅通微循环。围绕交通脱贫的薄弱环节,市县交通部门持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启动实施“百县通村入组工程”,着力消除“断头路”、“卡脖路”,解决“畅返不畅”、“会车难”等问题,不仅优化了全市路网结构,畅通了乡村“微循环”,还畅通了人流、物流,改善了困难群众出行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完成农村公路投资64.6亿元,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9213.6公里,实现了5374个自然村通硬化路,改造危桥约33250.5延米,实施安防工程约4448.44公里。
——农村客运便民惠民。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行业监管的原则,我市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全力推进农村客运基础设施提档升级。2016年以来,全市农村客运新增线路262条,新建候车站棚423个、站亭1945个、监控平台10个,新增村村通公交车301辆,开通农村客运班线2089条,农村客运运营里程达3.2万公里。全市所有行政村实现通客车,全面落实通村客车一元票价,真正做到了普惠农村居民,实现了城乡居民乘车均等化。
一元公交村村通 李亮 摄
——“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为载体,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水平,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平桥区、潢川县、光山县、淮滨县4个中心养护站,163个乡镇管养站,建立了由县区农村公路管理部门、中心养护站、乡镇管养站组成的三级养护管理模式。农村公路养护覆盖率逐年提升,全市县道及重要乡道养护覆盖率已达100%以上,平均优良路率达78%。光山县、潢川县相继被评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定点帮扶成效显著。商城县上石桥镇刘楼村和淮滨县邓湾乡罗营村是市交通运输局定点帮扶的两个贫困村,几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00多万元,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先后选派6名科级干部到光山县、罗山县、固始县担任乡镇扶贫专职党委副书记,选派了5名科级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扎实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捐资助学等活动,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刘楼村173户696人、罗营村146户63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
路通民富展笑颜 毛晓光 摄
立体交通 亮点纷呈
“十三五”以来,信阳交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挑重担、克难攻坚,交通面貌焕然一新。信阳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每一位老区人民都有目共睹、由衷赞叹。
提起近几年交通工作,朱时锋如数家珍:
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市交通运输局谋划了《信阳市交通运输脱贫攻坚专项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印发了《信阳市交通运输脱贫攻坚专项方案》。
2017年9月23日,省交通运输厅在新县召开全省交通运输脱贫攻坚第二次推进会。
通江达海淮滨港
2018年6月4日至5日,省政府在光山县召开全省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暨“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会。当年,潢川“一元村村通客车”模式被评为河南交通十大新闻头条。
2019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将“一元公交”列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在全市推广。7月24日,潢川“一元公交”作为先进典型,在交通运输部“西藏农村运输发展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11月22日,交通运输部在潢川县召开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暨建制村通客车工作现场座谈会。潢川县、息县、商城县、光山县、平桥区、浉河区、固始县、淮滨县、罗山县等9个县区先后被省交通运输厅授予“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区, 每个县区获得500万元补助资金,示范县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2020年3月26日、10月14日分别召开全市交通运输脱贫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发起脱贫攻坚最后总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全年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64.35亿元。
交通枢纽正崛起 刘平 摄
交通兴则百业兴。截至2020年底,我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591公里,京港澳、大广、淮固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沪陕、淮信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五纵三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布局日趋完善;普通公路通车总里程约2.6万公里,全省排名第二,公路网密度138.8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通车总里程528公里,内河水运通航里程371公里,明港机场已开通飞往全国21个城市的空中航线,老区信阳已构建起公路、铁路、水路、航空齐备的立体交通大格局,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信阳交通的大发展带来了老区经济的腾飞,老区人民正昂首阔步通往全面小康的高速路上。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信阳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提供)

- 上一篇:电力扶贫拔穷根 照亮乡村振兴路
- 下一篇:我市推行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模式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