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关心90后职场焦虑 只说“别熬夜”有用吗

2019-12-03 18:33:5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2019年过去之后,第一批90后就要30岁了。

  时间往前推10年,90后可能怎么也预料不到,自己将来会因为年龄而焦虑。那会儿的确太年轻太单纯,况且,每一代人总觉得,自己会比上一代人更酷,不会为这种俗事烦心。

  年少的时候觉得自己不惧老,真的到了年龄的门槛上,惊慌说来就来,猝不及防。

  90后的“中年危机”是不是来得太早了点?

  我们过去一直念叨“35岁现象”,即35岁被视为一道事业阶段的门槛。一到这个年纪,用人单位就会觉得你可塑性差、难以快速适应新环境、陷入思维定式。现如今,在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这个年龄门槛似乎正悄悄地往前移。“35岁中年危机”逐步变成“30岁中年危机”,如果再打上一点未雨绸缪的提前量,危机感可不就和90后迎头相撞么?

  有个段子说,60后不知道“什么是辞职”,70后不轻易辞职,80后找到给钱更多的下家就辞职,到了90后这里,领导骂我,我就辞职。不过,根据我的观察,90后的释压能力、应变能力都并不亚于前辈,一言不合就辞职只是刻板印象。不过,话说回来,90后这代人,确实不那么能忍。

  不忍,倒不纯粹是任性,而是因为放眼望去,天涯何处无芳草,即便有时候发现那是狗尾巴草。90后刚入职场的时候,正值创业公司井喷。融了A轮融B轮的风云人物,有的自己就是90后。

  选择和焦虑是一对双生儿,机会多可不一定是福报。是留在原地,还是择机跳槽,几乎是一进职场就要思考的问题。

  我刚毕业时,周围多的是干了10年以上的70后老员工。2015年左右,行业整体形势明显式微,一波临近40岁的同事开始跳槽和转行,好不容易找到新东家、开启新征程,却发现适应新环境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躁动的氛围弥漫在整个行业里,对彼时刚入行的年轻人来说,最大的冲击还是来自前辈的忠告:你们可趁早把握机会,别像我,拖到这个岁数,步入新的职场,倍感力不从心。

  前辈的“力不从心”,不完全是年龄和体力的原因,更因为在舒适区里待太久了。后辈看在眼里,心里不可能不焦虑。更何况,现在风口一个接一个、“猪”一拨儿接一拨儿地飞起来又摔下去的节奏,待在一个地方久了,不管进没进到舒适区,横竖都不会舒适。

  这不是某个行业的特殊现象,这就是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新行业不断涌现,蚕食旧有的格局。“先进生产力”沦为“落后产能”的周期越来越短。传说,有个大佬最爱给员工灌的职场鸡汤是,“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当下职场还有另一个困境,就是普遍偏高的工作强度。除了身体的消耗、对健康的威胁,超负荷工作对个人职业生涯也有巨大伤害。别不承认,饱和的工作节奏很多时候只是重复劳动,对提升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并并无实际帮助。长此以往,人可不就只能变成螺丝钉、并且有理由担心自己随时被替换掉吗?

  老板们喜欢让员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不足,可个人努力在结构性压力之下,经常是苍白的。但凡过劳猝死的新闻一出,整个舆论场都开始劝大家“别熬夜”。说句不客气的话,这跟“多喝热水”一样,都是正确的废话。你以为那些超负荷工作的“社畜”是自己喜欢熬夜吗?

  应对危机、突破困局,个体的努力自然会有用。比如,时刻保持学习的能力,保持读书思考的习惯,夯实自己所在领域的核心技能水平。然而,这些都有赖于良性的企业文化乃至整个社会氛围的支持。

  吴蘅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王海涛 投稿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