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海洋里,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2016-02-18
18:02:57 来源:信阳市教育局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10月9日,记者刚走到信阳市第九中学的大门,就感受到了这所学校对于徐玮琦夺得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冠军的喜悦——大门口拉了两道横幅,上面写着:热烈祝贺我校学生徐玮琦参加央视2015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夺得全国总冠军!不大的校园里,只有两座教学楼,每座教学楼上也都悬挂着同样的横幅。学校的展板上,也是徐玮琦跟队友一起夺取河南省汉字听写大会冠军的照片,以及徐玮琦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上夺冠的照片和介绍。整个校园,都因为这件事情而兴奋着。
记者见到徐玮琦的时候,她正抱着厚厚一摞语文作业本往教室里走。见到记者,徐玮琦并没有很吃惊的样子,她说,下一节课是语文课,她得抓紧时间把语文老师批改好的作业给同学们发下去。
九(4)班的教室里,徐玮琦的同学们也都在穿梭忙碌着:有的科代表忙着收取上一节课的作业,有的科代表忙着发放老师刚批改过的试卷,值日生则正在认真地擦拭着黑板。徐玮琦先把作业都放在讲台的桌子上,然后根据同学的座次,把作业分成几小摞,再一本本分发下去。发作业的过程中,徐玮琦几乎没有往记者这个方向看过,一如她在汉字听写大会上的表现——专注、淡定。
作业很快发完了。徐玮琦来到记者面前,问:“我们马上就要上课了,你要跟我们一起上课吗?这样我可能没法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呢!”正如她的老师所说,这姑娘,说话直。
当老师就是否参加汉字听写大会征求她的意见时,她一秒钟都没有犹豫
趁着徐玮琦上课的时间,记者见到了九(6)班的语文老师,也是徐玮琦和信阳九中代表队的辅导老师马金枝。“2014年,信阳九中第一次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赛区总决赛时,就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徐玮琦当时就是我们的队员。今年组队时,我征求其他队员的意见,他们都说要跟家长或者班主任商量一下。当我找到徐玮琦,问她今年还参不参加汉字听写大会时,她甚至连一秒钟都没有犹豫:‘参加,我当然参加啊!’我说你不跟班主任和家长商量一下?她说:‘不用商量,他们肯定会同意的!’”马金枝说,“这个孩子对于汉字的热爱和一往无前的性格,是她能走到最后的重要原因。”
“徐玮琦的心理素质特别好,也特别会统筹安排自己的时间。” 徐玮琦的班主任老师李春勇说,“徐玮琦刚参加汉字听写大会的时候,我还是比较担心的,因为大会的时间拖得比较长,他们每天还要集训,我害怕耽误了她正常的学习。毕竟在当下这个环境,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作业,把成绩搞上去,以后考个好高中。”在赛事结束不久后举行的考试中,李春勇发现自己多虑了,徐玮琦的成绩并没有因为参加汉字听写大会而下滑。
马金枝老师对自己这位得意弟子,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热爱:“徐玮琦刚上初一时,我就发现她上语文课时特别专注,一双眼睛清澈透明,就像是一潭深水,要把课堂上的知识都深深地融入其中。听到精彩的地方,她的眼睛会突然闪出一种光彩,就像是被语文的营养滋润得更加明亮了。”
马金枝认为,徐玮琦今天的成绩跟信阳九中坚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也有很大关系。几年前,信阳九中就开展了“国学进校园”活动,该校通过经典阅读、把中国经典名著改编成情景剧等方式,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充满文化魅力的汉字、汉语中获取营养,营造了一种人人爱汉语、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我们的备战可以说是非常辛苦的。我觉得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动力就是热爱,热爱汉字,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马金枝说。
在一群于汉字海洋里游泳的鱼们眼里,她就是那个不可或缺的尾鳍
2014年,信阳九中代表队第一次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赛区总决赛,就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但他们那次并没有获得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入场券。在坐车回信阳的时候,心有不甘的孩子们对老师说:“咱们直接去北京吧,我们想去看看总决赛。”马金枝老师当时为了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对他们说:“咱们明年去!”
在今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赛区各市的选拔赛上,信阳九中的选手易维娜勇夺信阳市比赛冠军;全省决赛选拔现场,在包括徐玮琦在内的其他信阳选手陆续离场的情况下,同样来自信阳九中的选手陈美西,关键时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以一敌十二,将信阳队生生拉进了全省决赛的赛场。全省决赛和全国比赛中,徐玮琦终于展现了其强大的实力,一举夺得2015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冠军。
“尾鳍”,这是信阳九中代表队的小伙伴们给徐玮琦取的外号。陈美西说,这个外号再贴切不过了,他们都是在汉字海洋里游泳的鱼,而徐玮琦就是他们队的方向舵和助推器。
“尾鳍太懒了,有时候你骗她,她都懒得分辨真假。”她的队友陈美西说。2014年的愚人节,陈美西对徐玮琦说:“今天下午要集训,早点来啊!”于是徐玮琦清空了自己的书包,里面就装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来到了学校。下午上课了,不但没人来通知集训,反而是任课老师走上了讲台。一本课本都没带的徐玮琦,只好傻傻地坐在座位上捱完了下午所有的课。第二天集训时,徐玮琦把所有的“忿恨”都发向了陈美西,陈美西说:“咱们的队员这么多,你见到他们不会问一声啊?”徐玮琦说:“我以为你说的是真的呢,我才懒得再去问其他人。”
这个团队,是汉语和汉字把他们凝聚在了一起。这些对汉字充满了热爱的孩子,并不觉得每天的集训有多苦,他们一起在汉字的海洋里畅游,寻找着其中的乐趣。
对于有些生僻和难以记住的字词,他们会采用一些记忆的小窍门来记住它,他们把这种记忆的方法叫“梗”。每次说到某个字词时,大家会说,我记住这个“梗”了,然后通过这个“梗”引出字词的写法。比如“巇(xi)”这个字,徐玮琦他们的同学里有个叫沈戈杰的,他们就通过用“沈戈杰拿着豆豆上山打老虎”这句话来记住这个字的写法。而在国赛半决赛中,徐玮琦在与对手的比拼中遇到“慭慭然”这个词时,她就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因为他们是这样记住这个词的——来了一条狗,小心一点!
他们互相给对方起外号,但都是那种可以会心一笑的外号。比如易维娜的外号叫“微辣”,就来源于地方方言中“娜”字的读音。陈美西的外号叫“厘米西”,是因为“陈”拼音的第一字母“c”和“美”拼音的第一个字母“m”合在一起就是“cm”——厘米。他们还称王曹成为“变态学霸”,因为他参加完汉字听写大会的省赛回来以后,考试还拿了个全年级第一。
我在汉字的海洋里遨游,每天还可以在海滩上拾到美丽的贝壳
因为不想打扰徐玮琦正常的上课时间,记者联系上了徐玮琦的妈妈,表达了想在徐玮琦晚上放学后到家里进行采访的想法,徐玮琦的妈妈答应了。徐玮琦的妈妈韦海俊,是《信阳日报》的一名记者。晚上七点半,记者跟随徐玮琦和韦海俊来到了位于她们信阳日报社家属院的家。徐玮琦家离学校大概十分钟的路程,韦海俊说,平时徐玮琦都是自己走路回家的,不喜欢家长接送。
徐玮琦说,她从小就爱听故事,不但经常缠着爸妈给她读故事书,而且对书上的字也非常敏感,看过几遍的字,就能记住。韦海俊说,徐玮琦三四岁的时候,认识的字已经有数千个,能进行独立阅读了。韦海俊说,当时她和徐玮琦的爸爸工作都特别忙,所以对于孩子能自己独立看书还是比较高兴的。有时候自己正在厨房做饭,徐玮琦跑进来,指着书上某个不认识的字让教她。看到徐玮琦对读书识字这么感兴趣,徐玮琦的姥姥专门为她做了很多识字卡片,粘贴在家里的墙壁上,让徐玮琦识字用。现在徐玮琦家的墙壁上,还有很多透明胶粘贴的痕迹,韦海俊说,这都是当初粘贴识字卡片留下的,当时一屋子密密麻麻地贴的都是识字卡片。
记者来到徐玮琦的卧室,首先看到的,就是靠墙的一排书柜。徐玮琦说,自己读书比较“杂”,经典名著、童话、推理小说什么的都喜欢读,几乎没有什么偏好。“对玮琦来说,书是最好的礼物。”韦海俊说,“我们有时候出差,她最在乎的就是有没有给她带本书回来,如果有,就欢呼雀跃,拿起书跑回卧室慢慢品读。”
“我能理解她对于汉字的热爱,她回来跟我‘商量’是否参加汉字听写大赛的时候已经明确告诉我,她已经决定了。”韦海俊笑着说,“我们从小就比较注重和孩子的平等交流,她跟我们表达过很多次对于汉字的热爱,我也比较能理解她。我对她的要求只有两点——坚持、淡定。现在看来,她‘贯彻’得不错。”
徐玮琦说,之所以能在这次汉字听写大会上走这么远,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性格里多了一份淡定吧。能进入到汉字听写大会的国赛,自己觉得已经很满足了,就没有给自己定什么目标,妈妈和老师也是这么跟她说的,所以心里比较坦然。能进入到汉字听写大会决赛现场的选手,都具备夺冠的实力,可能自己比较幸运吧,也比较沉着,没有出现比较低级的失误,所以走到了现在这个位置上。
记者问徐玮琦,夺冠之后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吗?徐玮琦说她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一样,同学们依旧喜欢跟她嘻嘻哈哈地玩笑打闹,自己还是那个喜欢汉字、喜欢看书的女孩儿。徐玮琦说,她就是喜欢汉字,喜欢在汉字的海洋里畅游的感觉,每当碰到一个有故事的字,就像是在海滩上拾到了一个美丽的贝壳那么高兴。你想啊,每天都可以在海滩上拾到美丽的贝壳,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啊!
徐玮琦说,夺冠后倒是遇到了一些小烦恼。比如正在街上走着,碰到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听到他们惊奇地悄声说“快看!这就是那个徐玮琦!”时,自己实在不知道是该低头落荒而逃呢,还是“装”一下,傲娇地从他们身边飘过。尤其烦恼的是碰到亲戚或者爸爸他*的朋友,他们往往会猛扑上来,用双手捧着我的脸一顿乱揉,边揉还边说:“你怎么这么厉害呢,你怎么这么厉害呢……”(记者 张华 裴祖军/文图 )

编辑:陈强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