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培训提升农民工身价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这两年,一到用工旺季,总能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边是抱怨招工难,就算开出高薪也聘不到技术工人、金牌月嫂;另一边是感慨就业难,原先手到擒来的活儿越来越少,新出来的活儿却干不了。
两难并存,有点尴尬。在就业上,有个名词专门形容这种“你缺我余”的状态:结构性矛盾。想要解决,就必须在劳动力供需错位上动动脑筋。
从目前看,用人方的改弦更张已成必然之势。不少企业正在摆脱对简单劳动的依赖,努力走出“微笑曲线”的底端,在更新产品链、换代生产线上不断用劲儿,对产业工人技术“含金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服务行业愈加繁荣,如同海绵一般,吸取着大量具备专业化技能的人才。
瓷器活处处有、不断有,就看你有没有金刚钻。用方的转型升级必然要求劳动力的能力和素质要跟上,所以企业要转型,就业也要转型。要实现积极的就业政策,让就业的结构和质量更优化,就必须调整农民工的技能组成结构,在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上加力度、提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劳动力的供需匹配更合拍、更合理。
能给自个儿镀镀金,农民工也乐意。过去打工靠卖把苦力气,累不说,挣到手的钱也微薄。就算有点技术也是粗粗糙糙的野路子。过去不正规,现在不接轨,碰到裁员先找你。现在有了回炉再造的机会,学一门正经手艺在身上,以后靠硬技术、真本事吃饭,企业愿意招你,顾客愿意找你,既能提高收入,也能稳定就业,挺好不是?

- 上一篇:报晓论坛|约谈之后要有严举措
- 下一篇:报晓论坛|乡村游莫成乡村“忧”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