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有感而发|驻村干部当养“四气”

2016-07-25 12:00:15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作者:周 为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农村要想富,还得靠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如今,农村精准扶贫正在发力攻坚,村支书要带好头,派驻扶贫村的第一书记更要发挥作用。从机关到农村,第一书记往往对农村情况不太熟悉、对农业劳动也比较陌生,扛起帮扶乡亲脱贫的担子,需要对党忠诚、对百姓热爱,还要掌握适当工作方法、练就过硬本领。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充实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第一书记要有本领意识,需要养好“四气”。

“正气”,就是有共产党员的本色。作为一名党员,下基层进农村抓扶贫,老百姓肯定想看到作为和成效。有没有用公款吃私饭?是不是只躲办公室不进农家院?凡此种种,一言一行、一事一为,干部做没做、做得好不好,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念在嘴边、记在心间。只有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一员,挑困难的贫困户结对帮扶,凭一身正气干出真效果,才不负群众所望。

“帅气”,就是要注重形象。一名党员干部的形象,不是指外在美。第一书记进村,落落大方、处事干练,在群众眼里当然能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但让群众看起来有“眼缘”,只是表面好感。干事创业有魄力、有想法、有能力,为人处事公平、公正、公开,宣传政策讲清、讲通、讲透,才是老百姓真正想要的党员形象。

“底气”,要处事不惊、沉着冷静。机关干部下基层,最怕就是没经验、常慌乱。基层工作很复杂,考验着第一书记的智慧。以精准扶贫为例,在识贫、帮贫上要做到精准,一要讲原则,二要有办法。比如,有些群众可能不在扶贫范围内,却想得些实惠,有群众落选可能会埋怨干部。涉及到群众利益,需要用统一标准来衡量,如果不能“一碗水端平”、不能沉着应对,扶贫资金也很难用到刀刃上。

“灵气”,要开动脑筋、灵活创新。农村是个广袤天地,发展空间大、作为空间大。第一村支书作为扶贫带头人,既要敢拍板、敢决策,又要勤动脑、多创新。产业扶贫怎么搞?如何用好“互联网+”?怎样盘活农村资源?群众和干部都有期待。只有根据村里资源和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整合,激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把政策用活、带乡亲致富。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