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治水要坚持生态优先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我们对部分污染较重的水体‘釜底抽薪’,进行‘大清洗’,一方面对河岸进行驳坡改造,沿河水生植物全部清除;另一方面进行大面积引水,换得‘源头活水’,并铲除了水底污泥,实现最短时间改善水质,达到规定标准,成效显著。”日前,某地一位基层“河长”在汇报工作时这样说。
“釜底抽薪”“成效显著”,乍一听似乎没啥问题,钱花掉了,工程实施了,也确实取得了治水的预期成效,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但凡有些环保专业常识的人都知道,河岸生态、水生植物以及河底污泥对水质恢复的重要性,河岸硬质化阻隔了水陆生态要素的交换,清除水生植物则失去了污染物的“消化”途径,铲除污泥直接让自净水体的微生物没了生存土壤,如此“洗心革面”式治水令人“细思极恐”。
当前,正值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期,总体来说,污染严重到需要“洗心革面”的自然水体终究是少数。若采用不当的方式方法,非但治不好水,甚至过犹不及,加剧对水体的破坏。换水、驳坡、除绿、挖泥等一系列“简单粗暴”的方式,有其特定的生态场景和背景条件,盲目使用会严重干扰水质生态,以致诱发“不可逆”的系统性破坏,想必这也是“河长”们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出现“洗心革面”式治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想尽快实现治污目标,不得不采取一些“超常规”“违反自然规律”的办法。二是领导干部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指导,方式方法不得当。
水体保护、污染治理是个大工程,需要系统考量、长期规划、遵循规律、科学推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动了解更宽领域、更多层次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工作部署、政策设计的专业性、针对性、有效性,避免主观性的决策误区,我们才能尽快解决好流域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促进人水和谐相处。(摘自《河南日报》)

- 上一篇:让佩戴党徽成为常态
- 下一篇:报晓论坛|保护“大河”莫忘“小溪”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