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舌尖上的农村:野果变豆腐 爽滑嚼劲足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村民正在切豆腐。
走进安徽省石台县矶滩乡的苦槠(zhū)林,枝繁叶茂,树冠如盖,四季常青。摘一颗果子,看上去如桂圆般大小,摸上去如石头般坚硬,敲碎后,尝一口,味道又苦又涩。可就是这些小圆果,被当地村民奉若至宝。
又硬又难吃的苦槠果是上好的天然食材。每到11、12月份的结果期,矶滩乡的村民都会到林子里捡果子,卖到当地的豆腐作坊。在那里,经过几道工序,野果就能变成爽滑可口的苦槠豆腐。
在村民余节高的豆腐作坊里,他介绍了整个制作流程:先让新鲜的苦槠子“晒太阳”,三四天后,果壳开裂,放到脱壳机器里去壳后,把果肉放到水里浸泡。
“最好用苦槠林里的泉水浸泡,那里的水温更低,水质更天然,浸泡后的肉质也更松软。”余节高注重每处细节:果肉放到打浆机里打碎,倒进去渣机,去除杂质,之后放到桶里沉淀。“将分离后的沉淀物碾成粉,再兑水放入锅里熬制成黏稠的糨糊,倒入木框中冷却,苦槠豆腐就成型了。”在余节高看来,苦槠树的生长不施用化肥农药,制成的豆腐是真正的天然无污染产品。
苦槠豆腐是江南人家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当地一般用红辣椒、腌菜等同炒,添加生姜、大蒜和香葱等作料。等到锅热油老,慢慢煎炸。余节高说,“相比普通的豆腐,苦槠豆腐翻炒时没那么容易碎,口感更好。”上桌后,热气氤氲,观之如美玉凝脂,闻之香气扑鼻,夹上一筷子,鲜滑爽口。
如今的苦槠豆腐飞出了寻常人家,在石台的各大饭店都能看到它。据介绍,苦槠豆腐富含淀粉、卵磷脂、维生素、氨基酸和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营养丰富。
苦槠豆腐火了,也带火了村民收入。余节高的豆腐作坊,每年收入能有20万元左右。“不少村民开起农家乐,苦槠豆腐成了游客必点的一道菜。我们还制成豆腐干,方便游客携带,赠送亲朋好友。”余节高说。

- 上一篇:三拒"舌尖上的中国"的"老程猪蹄"
- 下一篇:寒食伴清明:跨越2600年的坚守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