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食录: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小企食录: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
BY小企9999
如果是饥馑时代,哪怕是窝头渣,也好吃得足以把掉前襟和裤腿上的一粒粒碎屑小心捡起,放入口中。更别提包子啦~~,那是足以让人不由自主目露凶光,脖颈伸长,喉头糥动,口水狂咽,心声邪念的。
为啥呢?因为包子里有肉嘛。
回顾历史,大多数时间里温饱一直是困扰国人的大问题。即使地主老财家也未必顿顿白面馒头夹红烧肉。像梁惠王那样能说出“何不食肉糜?”傻话的人物稀罕。所以,长期以来,包子作为一种既能吃饱又能吃好的食物备受追捧。
我上学的城市一种声名最显赫的美食---狗不理包子。据说因受奢侈著称的慈禧太后欣赏所以扬名。在上世纪91年那个还不算富裕的时候,我和几位同学忍痛花大价钱(相对于学校食堂)在劝业场附近那家店买了几个,以倍加珍惜的心态配合特别丰富的口水酝酿下吃罢,大失所望!
不过是油水比较足的包子而已嘛。“期望值过高失望值往往指数倍高”这句话准确描绘了我们大家当时共同的心理感受。
北京有句老话“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大意是徒有虚表不如含蓄内敛。个个18褶的狗不理包子很规整,也很有名,但是吃起来不过普通,甚至不见得比我们当年食堂的出品好。以至于后来我习惯性用”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来讽刺那些徒有其名的各地名吃。很庆幸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越来越好,温饱已经基本不成问题,吃好才是大家更热衷讨论的话题。
那么,能不能举例说明下哪里的包子好吃?
当然可以。咱们把视线转向南方。
下图是南京的一家汤包店(为避嫌,以下皆隐去店名)。
包子上桌时是酱紫滴,连褶都没有。不知是不是巧合?这包子似乎就为证明老北京那句话而生的。虽然一团团,但即使翻过来看也还是没有褶子。模样十足的特别。
咬开看看,皮跟饺子差不多薄。常用来形容饺子的“薄皮大馅”搁这位身上没问题。肉馅饱满,口味咸甜兼具;汤汁丰富,却没有猪皮冻的过多腻气。这当然可以算是非常好吃的优秀的汤包。
再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下图是上海特别有名的蟹黄“汤包”,请注意,这两个字在这里指的是这包子里实实在在只包了一包汤,需要用吸管从包子眼中插入吸食。既要防烫又要防戳破包子底使汤汁漏光,必得小心翼翼地对待。
数数它的褶,竟有21之多。哈哈,我猜测这大概是当年某富贵人士搞出来的噱头,开的玩笑吧。
好吃的包子还有下图
苏州某店的包子,包子褶全藏地下呢,被煎成号称“蟹壳黄”的好颜色也不直接示人。
内涵相当丰富不可粗鲁对待。得小心咬开个小洞先把汤汁啜得差不多才能下狠口,否则不是溅自己一脸就是溅对面的人一身。
看看里面那一大嘟噜肉芯,这是一枚从外表到内在都值得称道的好包子。
在很困难的光线条件下拍张包子的制作,包子皮和包子馅的比例一目了然。包子褶嘛,完全不是重点。
好吃的包子还有很多,例如我们老家漳州的“解放大包”,例如广东偏重于包子皮口感的叉烧包.......
一篇短短的网帖无法尽列,就此打住,贻笑大方了。
人生的美好是因为一直有远方和令人期待的包子。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