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多一个随迁子女 少一个留守儿童

2016-11-15 16:59:2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11月9日,在农村留守儿童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民政部有关负责人通报了今年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对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情况。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目前有902万农村留守儿童。而此前,有研究推算,中国有6102万留守儿童。为何会有超过5000万的差额?

一方面是此次摸牌的留守儿童定义发生了变化,将农村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另一方面是全国各地大力保障随迁子女入学等政策的有效实施,为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创造了条件。本期,我们推出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保障随迁子女入学的做法,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中国留守儿童数字锐减的原因。

——编者

“国务院最新统计表明,留守儿童数量大幅下降。”近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教育局局长王常青就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仅我们区就接收了3.5万多名随迁子女就学。这些孩子随父母在流入地读书,自然就不能算是留守儿童了。”近年来,天山区坚持“多一个随迁子女,就少一个留守儿童”的理念,积极解决好随迁子女就学问题,赢得多方点赞。

随迁子女学位,一个都不能少

拿着社区开具的居住证明、户口本、务工证,来自河南驻马店农村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刘元元,今年秋季顺利地到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16中学报到。主动作为,转变观念,新建学校,乌鲁木齐市天山区100%保障随迁子女就学。

刘元元的父亲刘国风告诉记者,他来乌鲁木齐找到工作后,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读书问题。“没想到,暑假里,社区工作人员和学校的老师就上门来登记孩子的信息,并嘱咐我开学时让孩子去报到,不能让孩子辍学了。”刘国风激动地对记者说,“没想到这么顺利就入学了,而且什么费用也不用交。”

同刘元元一样,秋季开学,乌鲁木齐市所有随迁子女“一个不少”地走进公办学校就读。为了让随迁子女能顺利入学,乌鲁木齐市教育部门主动作为,早部署、早动手、早安排,在暑期里就和社区一道,对随迁子女进行普查登记,做到“一个不漏”。同时,根据普查掌握的随迁子女数量,科学合理对接区域内的学校,并对接收能力进行评估。

对于个别随迁子女相对集中区域内的学校,天山区利用暑期,对校舍进行改造,把一些功能室改造为教室,以扩大接收随迁子女就学能力。

“如果不解决好随迁子女入学问题,这些孩子就会被送回老家,变成留守儿童,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教育局局长王常青说。

秋季开学,天山区新建成的3所学校投入使用后,极大地缓解了校舍紧张问题。

乌鲁木齐市85中学新教学楼也于近日落成,小学部从9个班增加至24个班,新增初中12个班。学生人数从200多人增加至1680人。新建的乌拉泊新村学校共24个教学班。乌鲁木齐市第15小学分校教学楼建成,新增24个教学班。

据了解,除了天山区外,沙依巴克区新建两所学校,扩建3个校区;米东区新增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高新区(新市区)将新建9所学校;水磨沟区将新建4至6所学校;经开区(头屯河区)将新建两所学校。

除此之外,乌鲁木齐市9中新增了36个教学班,可容纳1800名学生。乌鲁木齐市29中新增18个教学班,可容纳900名学生。随着这些新建学校投入使用,乌鲁木齐市随迁子女就学困难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不能为了验收把娃娃们挡在校门外

在保障随迁子女就学过程中,天山区实施“三同”政策,即:同城待遇,同班就读,同步发展。该政策保障了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目前,在该区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达到3.585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45.85%。这些学生采取就近原则,全部安排至公办学校就读,并享受与本地户籍学生同等的入学待遇。

“这样的政绩观,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从中不仅看到乌鲁木齐市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为随迁子女就学付出的努力,还看到了教育系统不一样的‘政绩观’。”新疆教科院副院长金勃然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了解到,天山区是乌鲁木齐市率先高标准通过“两基”验收的区县。原本可以在全市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目标。

但如今,随迁子女增加造成了大班额现象,只得让天山区把实现均衡目标的时间往后推到今年接受验收。虽然迫不得已选择“落在后面”,但大家并没有因此抱怨。

根据规定,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中,存在大班额是要被扣分的,但天山区认为,即便扣分,也不能为了验收把随迁子女挡在校门外。与评估中的一点分数相比,随迁子女能坐在课堂上读书,要重要得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杜绝随迁子女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乌鲁木齐市还建立了贫困生资助制度,帮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解决实际困难。

家庭经济困难的随迁子女都能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全市各区(县)、各学校建立的家庭困难学生补助政策中,随迁子女与乌鲁木齐市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据了解,天山区党委政府为解决随迁子女就学问题,6年来,共计投入基建、校舍维修、设备采购等资金达11亿元,极大缓解了随迁子女的就学困难。

这里的“政绩观”与很多地方不一样

为保障随迁子女就学,天山区容忍了“大班额”现象的存在,这或多或少会给当地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同时,还在短时间解决教师编制困难的情况下,允许聘任代课教师,允许由于随迁子女大幅增加带来的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

“如果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像天山区对待随迁子女这样的做法,在不少地方恐怕很难实现。”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秀玲说,“如果仅为本地孩子着想,为本地教育均衡着想,为本地区教育排名着想,天山区这样做都是对自身不利的。但包括天山区在内的乌鲁木齐市并没有这样想,而是从随迁子女上好学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政绩观’难能可贵。”

金勃然认为,关于做好随迁子女就学工作,国家有过明确规定,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但在一些地方做得并不好,一些随迁子女因为在流入地“门槛”过高,不得不返乡变成留守儿童,这多少让人感到痛心。虽然流入地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最关键的是当地党委政府以及教育部门乃至学校缺乏正确的“政绩观”,所以对随迁子女就学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解决起来没有力度。

采访中,有关专家呼吁,随着教育的发展,不少城市学校的班额都比较小,适度扩大一些班额,接收随迁子女就学,将会对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发挥重大作用,这比单独建设流动子女学校要有更大的社会价值。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把各流入地保障随迁子女就学的情况纳入“政绩”考核范围,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从而引导流入地党委政府在保障随迁子女就学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为随迁子女顺利就学和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局长刘剑表示,“多一个随迁子女,就少一个留守儿童”理念在当地已深入人心。虽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但随迁子女“同城同待遇”在这里能够落实。

编辑:@毅恒 投稿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