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学在农村 美在农村 乡村文明在这里“争奇斗艳”

2016-10-18 10:53:22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开栏的话】

农村是中国人情感和生活的代表。农村学校、农村老师往往是农村的文化高地、乡贤志士的代表。丰富的农村特色资源,则为农村学校办学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学校与农村融为一体的生动实践,各地都在推进。基层新闻版特别推出“学在农村、美在农村”系列报道,聚焦各地各学校弘扬农村文化、乡土文明的新做法,以飨读者。

走进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长塘镇中心小学,仿佛置身于一座竹子博物馆:校园内随处可见挺拔清脆的竹子,竹子上挂满了写有竹娃们梦想的竹风铃,竹林边有着满怀乡土的竹篱笆护栏、竹椅,楼道里设置了古朴典雅的“玩竹、尝竹、廉竹”等竹文化特色长廊,走廊上还摆上了雅致的竹刻、竹编、竹画、竹制手工作品。

谈起为什么发展竹文化教育时,校长胡国灿告诉记者,农村人口自然下降和城镇化的影响,农村学校规模越来越小,办学品味亟待提升,山区小规模学校面临转型。

长塘镇翠竹丛生,家家有竹、户户爱笋。竹笋这一地域资源和竹刻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学校特色化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从2007年开始,学校创造性地构建了以综合实践课程为主的“竹文化”课程体系,把竹文化与学校德育、校园文化相结合。2009年开始,学校逐步将竹文化渗透到学科课堂和开设竹文化系列社团。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自制竹制乐器开展了竹文化艺术节和趣味体育节,真正将竹文化特色活动拓展到学校角角落落。

教育均衡看农村,地处杭州湾南翼的上虞,近年来推出一系列举措发展农村特色教育。上虞区教体局局长章兆钧提出,构建具有上虞特色的乡村教育,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区一样的优质教育。

上虞区教体局大力倡导“特色就是发展、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的理念,专门出台《上虞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意见》。按照多元发展、错位发展的建设思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开展“一校一品”建设和特色学校创建活动。

在著名儿童文学家金近的家乡,以他名字命名的金近小学,在该校校长、特级教师何夏寿的带领和努力下,充分发掘童话的作用和魅力,开展童话教育,使这所昔日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完小,成了远近闻名的“童话王国”。

在清潭小学,这所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最南端的一所完小,充分利用当地山区资源,探索开展根雕艺术特色教育,典雅的根雕馆里摆满了学生的根雕作品,让前来参观、考察的人惊叹不已。

在上虞采访期间,让记者感到惊喜的是,一些农村学校除了从当地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中吸收养分,还走出校园、融入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元素”,为当地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

西塘小学是崧厦镇吕家埠村村小,6个班,11位教师,近200名学生,是上虞最微型的完村小之一。

然而,这所村小并没有因为规模小而变得平庸。近年来,学校结合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实际,提出“精致校园、精细管理、精湛教师、精秀学生”目标,探索美丽乡村教育,参与“文化创意村”、“环境示范村”的创建全过程。

“因为学校的参与,使得‘小敲班’‘十八记拳术’这些村里濒于失传的民间艺术得到了保护和继承。”校长潘信江告诉记者。比如,全村小敲班成员里,只有一个是30多岁的,剩下全是60多岁的老人了。而经过学校的参与,全校共有20多名学生学会并参与小敲班的活动,他们将成为小敲班的火种。

此外,学校还根据村里《乡规民约》要求,特地开发了《学弟子规做新弟子》校本教材,开展“西塘学子践孝行”主题实践活动。村校合力、融为一体,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课改、教师专业发展走在了同类学校前列。

在上虞农村,特色教育根植乡土,似源头活水呈现勃勃生机,形成百花齐放的崭新局面:城南中学的中医文化、崧厦中学的艺术特色教育,上浦镇中的民俗文化、崧厦镇中的信义文化、沥海镇中的围垦文化、章镇镇中的空巢家庭教育,杜浦小学的民族体育、通明小学的集邮等“争奇斗艳”,农村学校焕发生机活力。

特色社团、课程改革、科研论文评比和文艺汇演、头脑运动会等竞技场合,城区学校包揽奖项的局面被打破,农村学校频频登上了领奖台。

章兆钧告诉记者,全区将启动“乡村学校促进计划”,其中包括启动AAAA级完小创建机制,树新标杆引领完小向更高目标迈进,优先保障农村完村小和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在师资、经费、项目建设上进一步向农村学校特别是完小倾斜,促进乡村学校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同时,全力推进以“和美校园、温馨教室、经典阅读、活力社团、阳光学生”为重点的新乡村学校文化建设工程,计划再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实现乡村学校“一校一韵、一校一品,特色鲜明、质优品高”的目标。

编辑:@毅恒 投稿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