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大奖赛”泛滥:孩子拿奖拿到手软 有人数钱数到手软

2019-11-14 17:11:27 来源:工人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在高度重视孩子素质培养的当下,让孩子学习一两门艺术,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但《半月谈》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机构抓住家长心理,组织了名目繁多的艺术类赛事,凡参赛都能获奖,不少孩子拿奖拿到手软。看似光鲜的表象背后,一些家长其实有难言之隐,有的甚至大呼上当。

  随着各类校外艺术培训的风生水起,相应而生的各类大奖赛颇有泛滥之势。这些赛事中,当然不乏正规、含金量高的比赛,但不少比赛虽然挂着“国际”“全国”“中华”等高大上的头衔,实际上不过是一些培训机构私自操办的“野鸡赛事”,没有官方公信力的加持,在业界的认可度很低。

  这类赛事的特征往往是“凡学皆比赛,凡赛必获奖”,而且参赛门槛极低。正如报道中提到的一个全国性书法大赛,获得金奖的共有42人,银奖和铜奖更多;而在吉林的一项舞蹈比赛中,孩子和家长从入场到退场一共10分钟,孩子在台上表演,台下只有家长,没看到一个评委,赛后,工作人员叫家长去搬箱子,里面装的全是晶莹剔透的奖杯,每人一个,随便拿。

  与其说这是比赛,不如说是家长与赛事主办方完成了一场“合谋”。家长替孩子拿到了求学成长路上的所谓“敲门砖”“垫脚石”,而主办方则通过收取参赛费、培训费,指定餐饮住宿等方式赚得盆满钵满。

  看似双赢,却依然无法逃脱“买的没有卖的精”的套路。主办方利用家长担心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和相互之间的攀比,将这类比赛吹得天花乱坠,仿佛比完赛拿到奖孩子就能“走上人生巅峰”。实际上,在“凡学皆比赛,凡赛必获奖”的情形下,说“一纸奖状”等于“一张废纸”也不为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孩子拿奖拿到手软,对孩子和家长都没有太多实质益处,反而因此耗费了不少时间精力以及经济方面的成本,而赛事主办方数钱数到手软却是千真万确。因此,家长们还是要擦亮眼睛,参赛不可贪多求全,即便想以赛促学也要选择正规机构主办的、具有一定含金量的赛事,否则就纯粹成了“野鸡赛事”主办方的摇钱树。

  当然,除了家长要理性带孩子参赛外,监管部门也不能对良莠不齐的各类赛事听之任之。对种种有名无实、收钱发奖的赛事,该取缔的取缔,该整顿的整顿——只有净化了行业风气,赛事方能回归本真,达到检验水平和锻炼能力的效果。(作者:夏熊飞)


编辑:@王海涛 投稿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