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教育必须超越知识

2019-04-19 11:22:46 来源:央广网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中国的教育有它的特点,这个特点中隐含了我们的长处。首先,个人、家庭、政府、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很大,这个投入不仅是金钱、资源的投入,也包括学生、教师时间的投入。这是由我们的文化传统,由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所决定的。其次,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仅量多,而且面广,所以中国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呈现“均值高”的特点。

在了解中国教育长处的基础上来反思教育存在的问题,可能更有意义。我认为,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知识是分内之事,高考也是考知识,所以知识就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深入人心,但是,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就可以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教育必须超越知识。这是我对创新人才教育的一个核心想法,也是我们提出教育改革建议的出发点。

爱因斯坦在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首次到美国访问,有记者问他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拒绝回答,他说,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中查到答案。接着,他说了那句特别有名的话:“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

在今天,很多的知识可以上网查到。在未来,可能有更多的知识机器会帮你查到。所以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当前和未来更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就是通过机器进行深度学习来工作,而这种学习过程就是大量地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积累。这样的话,它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我们目前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

不久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参加了高考数学考试。报道说有两台机器人,得分分别是134分和105分(满分150分)。而这还只是个开始,据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目标是到2020年能够参加全部高考。

所以,经济发展需要“创新驱动”,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这些都让我们认识到对现有教育体制和方法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

编辑:@王海涛 投稿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