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穿越时空的手工课不妨多开些

2018-05-22 08:45:20 来源:人民网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原标题:穿越时空的手工课不妨多开些

据报道,近日,浙江大学一门具有时空穿越感的“手工课”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人们的关注,这门课程便是古典文献学的专业必修课——版本学。2015年,冯国栋教授开始讲授这门课时,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课程要求:学生们自己动手装帧古籍。

我国的书籍装帧发展有着千年的历史传承。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我国曾广泛流行过多种装帧方式,比如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古籍装帧技艺逐渐消失,而人们现在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书籍多为西式装帧,古典书籍的许多样式早已不再为人所熟知。时至今日,一旦提起我国的古籍,人们的第一反应大概仅仅是竖排版或是线装书。

在高校,专门安排学生动手装帧古籍有着特别的意义。首先,作为一门大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传授,其必然有着更为系统的知识、更为长期的参与以及更为严格的要求,很可能促使出现更为深刻的认知与更为熟练的应用;其次,进行课程的双方,一方是专业领域内已经具备厚学的“师父”,另一方则是即将在这一专业领域内施展拳脚的“徒弟”,这些人都将是这一专业内某些传统技艺继续活态传承所依仗的主体;最后,课程渗透的群体,正是在传统和现代接续环节中尤为重要的关键群体,他们既是在新媒体兴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又对传统文化保有极大的兴趣和极高的热情,可以为传统技艺的现代传承提供更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方法。因此,通过专业课程中相关传统技艺的传授,可以更加精确地吸引传统技艺传承的主人翁——大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我们过去的技艺,让传统活在当下,甚至活到未来。

技艺是灵动的,也是具有生命力的,它活在人性的共鸣上。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之所以能够在今天依然具有生命力,就是因为通过这些技艺或是产品,我们能和历史对话,能感触到人类自古以来的奇思妙想和始终如一的身体力行。工匠精神里有人们所观赏的精致、所感受的灵动、所叹服的神奇以及所共通的人性,这种精神体现的正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技术进步使得社会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认识到,这些难再枝叶繁茂的传统根脉仍在,落花香如故,入土更护花。只要坚信,无论在任何境况之下,以世界之大,芸芸众生总会各有所求、各取所需。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之中,仅仅停留一段时间的人们,永远无法预知后事如何,但是这却不能成为阻挡人们探寻前事的原因,也不能成为干涉人们传承历史的缘由。

编辑:信阳日报社全媒体编辑-王安珂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拒绝野味 远离病毒 信阳手机报